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06:55 红网-湖南日报

  范小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和创造作用,又需要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大厦的重要基石。

  和谐的党群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和谐的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又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社会关系既包括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和谐,又包括一般意义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个人和他人之间、民族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代际之间等多方面的和谐。在这诸多关系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只有党群关系和谐,才表明我们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党群关系和谐,我们党才能理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个人和他人之间、民族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代际之间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和谐的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其他社会关系和谐之母。

  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要从源头上选贤任能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只有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放开视野选贤任能,才能把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真正统一起来,从源头上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筑牢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在选拔任用上要体现群众公认。群众公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生命线。要扩大群众知情权,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让群众了解党的干部政策,将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以及任用干部结果等,都根据实际情况向群众公开。要落实群众参与权,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工作机制,不仅让群众参与干部的推荐、测评工作,还要在干部人选的酝酿、提名、考察以及监督等各个环节,给群众表达意见的机会。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认真落实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普通群众在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比例,改革完善选举制度,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考核评价上要突出群众满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的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只有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才能选拔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行政成本、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社会稳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干部考核评价的根本标准,创新考核手段,延伸考核触角,通过人民群众的有效评价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管理监督上要加强群众监督。干部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造成干部队伍涣散、党群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干部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具有其它监督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完善任前公示制,认真调查甄别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的问题,增强群众监督的实效;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畅通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在坚持辞职和罢免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大多数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

  党员干部是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的关键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必须在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中发挥好关键作用。

  切实增强以民为本的群众观点。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奉行以民为本的群众观点和“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政无大小皆关乎群众利益,必须处以公道;事无巨细皆寄予群众厚望,理应满腔热情。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情况最复杂的地方去破解难题,用群众最能接受的办法实现群众利益,通过一件一件的民心工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真正做到满腔热忱亲民爱民,真心实意为民利民,实实在在富民安民。

  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世界观的高度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统一,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改进和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充分发挥居民、村民自治组织、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组织、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宽党政与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建立全面、及时、准确、双向、互动的党群干群沟通机制。

  牢固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只有廉洁奉公,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因此,必须把廉洁奉公作为为官从政的第一要义和基本素质,作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要件,以德制欲、以德戒贪,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民力维艰。”要坚持慎初、慎独、慎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闻过则喜,有过则改,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可信、可敬、可亲的人。(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