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又一大屠杀幸存者去世 专家呼吁社会关爱幸存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07:32 龙虎网

  【龙虎网讯】9月25日,南京汤山黄梅镇八十岁老妇桑桂兰中风离开人世。1937年,桑桂兰的爷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她挡住了侵华日军疯狂的子弹。现在老人走了,在她闭上双眼的瞬间,当年大屠杀的一幕幕,是否还在她的心头萦绕?

  【血泪记忆】

  爷爷帮她挡了十几枪

  “她经常讲她‘跑反’(躲避侵华日军)时候的事情。先是她叔叔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她和爷爷躲在一个瓜棚里,当时村里好多人都在里面。”桑桂兰的老伴张石洪说。

  一天,不少日本兵发现了躲在瓜棚里的村里人,他们端起机枪便向瓜棚里的村民们开枪扫射。村民们一个一个地倒下了,桑桂兰的爷爷也中了枪,受伤的老人把孙女推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她,而他自己的背部却接连中了十几枪。桑桂兰哭着使劲摇着爷爷的身体,但是爷爷的眼睛始终闭着,一动也不动。瓜棚里,12岁的桑桂兰呆了五天五夜,哭累了睡,醒了又哭……直到五天后,被一户姓秦的人家发现后救回了家。

  “因为她从六岁起就在我家做了童养媳,我的父亲四下寻找,把她从秦家带了回来,那时才发现她的一只耳朵被日本人的枪声给震聋了。”张石洪望着桑桂兰的遗像说。

  【可敬品格】

  贫困而低调的幸存者

  据桑桂兰的孙女介绍,桑桂兰是9月15日被发现有中风症状的,但由于家贫,所以一直没有接受正规治疗,最终病情恶化并于9月25日黯然去世。虽然桑桂兰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但她的经历却鲜为人知,她只是把那段往事当作刻骨铭心的经历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虽然快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并做了详细报道,可是老人依然低调。“婆婆是个很老实、很本分的人。即使你们报社的记者来采访之后,婆婆也不愿意到政府部门去,说她是大屠杀幸存者。虽然日子过得贫寒,但她说,她不要那个好处。”盛存娣抹着眼睛说。早上十点,桑桂兰的遗体进了火化室,伴随着亲人们的痛哭声,转眼间青烟袅袅,老人的微笑永远凝固在那张遗像上。

  【现状反思】

  该如何抢救幸存者们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连红听到桑桂兰去世的消息,沉默良久,“幸存者又少了一个。”

  “很多人有个误解,等到需要幸存者的时候,就把他们请出来说几句话,平时就很少关心他们。其实对于自己的往事,幸存者有权利说,也有权利不说,他们是人,而不是工具。”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时候,社会才会关注到这些老人,可是当舆论风平浪静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去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关心过他们的冷暖呢?“这些幸存者本质上是战争的受害者,理应受到国家的照顾。”张连红激动地说。

  “我呼吁全社会多给这些幸存者一些关爱,否则的话,等到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剩下的还会有几个呢?“

  【新闻链接】

  幸存者亟待救助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去年12月介绍:1985年,纪念馆成立之际曾在南京10个区寻访到1756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到1991年夏季对他们进行回访时,发现已有300多人去世;1997年,中日学生寻访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睹者、见证者2460多人,其中幸存者有1213人。据目前估计,这些幸存者中还有400多人在世,这些幸存者大多为八旬高龄的老人,体弱多玻

  去年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给179位幸存者颁发了大屠杀幸存者证书,其中大部分是目前居住在城区的老人。据介绍,由于农村人口的分散,那里的幸存者根本无法全部纳入统计。研究大屠杀幸存者的学者们也只是对个别有典型性的幸存者进行调查访问,无法触及全部。于是像桑桂兰这样的农村妇女就成了一个被社会遗忘的“大屠杀的见证者”。而这些幸存者中的很大一部分的生活往往比较拮据,生病之后也无法得到精心的治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