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谁来推动义工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07:47 黑龙江日报

  《义工扩容为何难》一文刊发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推动义工服务,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省志愿者协会:服务意识亟待普及

  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干事祝国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义工与志愿者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我们也一直在摸索着志愿服务的发展脉络。活动不能经常举办,归根结底是没有经费。”

  志愿者难道不应该是无偿服务的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团省委宣传部部长刘冰告诉记者,志愿者本身到服务单位去服务是无偿的,但作为组织部门,必须筹集活动经费,组织志愿者、联系各个需要帮扶的部门,这些都是需要资金的。

  据介绍,1994年,我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2003年6月20日,省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全方位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同时也将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范围由“青年”拓展到了全社会。同年7月,黑龙江省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现在册志愿者50余万人,每年参与服务的志愿者130万人,从事扶贫开发、社区援助、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服务。

  然而,志愿者机构及立法都非常健全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志愿者服务站出现萎缩的现象。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群众对志愿服务知识还需要了解、人们的志愿服务意识还需提高。而志愿服务没有深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个街道团委负责人身兼数职,没有精力把工作深入开展,有些团委雇人管理志愿者的工作,导致组织者应付,志愿者做不长久的现象;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志愿工作还不了解,有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志愿者组织没有能力覆盖每一个角落。志愿者组织者表示,目前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尽可能地发掘更多服务项目,并经常性招募。

  省中医药大学:10月份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中

  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社会各界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受助的大学生在接受社会捐助的时候,能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社会?记者采访了3所大学的学生发现,回报社会的声音很弱。

  2003年考上大学的李刚,就读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家里靠接受政府和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他是在政府及好心人的帮助下顺利地上了大学。当记者问是否会通过做义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方式回报社会呢?李刚说:“我可能会做,但不是长期的,因为我还得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打工挣生活费。”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贫困生张静说:“我不会去做,我要把一切的精力都用到学习上,等羽翼丰满后再去回报救济我的好心人。”黑龙江大学的王涛说:“可能会去的,但不知道会坚持多久。”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余名同学中,仅有5名同学表示会以义工的方式回报社会。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团委李全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志愿者都会定期到社区或养老院为需要服务的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所做的工作都会记载在社会实践报告中。我校现在有11个社会实践基地,为了推动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意识,学校每年都拿出5万元,作为社会实践基金。学校将于10月份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分管理中,更好的督促学生为社会服务。”

  肿瘤医院:成立义工管理部门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兼宁养院院长徐秀玉告诉记者:我们医院为了更好地推动义工服务,决定成立一个义工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定期到社会上宣传义工的工作和意义,制定宣传手册,让每一个人知道这个组织,让他们了解怎样报名加入、都做什么工作。另外,我们还将从医院内的每一名医护人员抓起,每半个月或不定期的派医护人员轮流到需要帮扶的对象家中,给帮扶的对象留下联络方式,帮扶对象喜欢哪位医护人员的服务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找他们。通过每一名医护人员对义工工作的深入了解,使他们从最初为了完成医院交给的任务,而变成心甘情愿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黑龙江日报)

  作者:米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