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500元标准遭多数反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8:16 华商网-华商晨报
1500元标准遭多数反对(组图)
1500元标准遭多数反对(组图)
马肖在听证会上 新华

  据新华社电 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包括20名公众听证陈述人在内的28名听证陈述人在会上就听证事项阐述了各自的观点、理由和论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中制定的1500元的费用减除额受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另有18名出席听证会的旁听人提交了书面意见。

  本次听证会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举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一些陈述人认为,草案规定的调整幅度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支出等方面的增长基本相适应,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实际情况的。

  有的陈述人建议适当降低费用减除标准,以利于有效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增强公民纳税意识。

  多数陈述人认为1500元的费用减除额仍显偏低,还不能满足一部分实际负担较重的中低收入者及其扶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和物价变动引起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趋势,并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具有前瞻性,应适当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多数陈述人认为全国应当实行统一的费用减除标准。

  听证会主持人表示,根据听证陈述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的听证报告,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审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图为听证会现场 《广州日报》供图

  个税听证·数额之争

  抚顺小伙一语惊人:1500高了

  在昨日的听证会上,来自中国石油化公司抚顺分公司腈纶化工厂的工人马肖提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感到吃惊的观点:“我此次与会所持的观点是下调个税减除费用标准。”

  “新鲜”观点

  用200亿干点有意义的事

  这位来自抚顺的小伙儿马肖缓缓地说:“有一部分人认为,偷税漏税是占公家的无所谓,可见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亟待加强。”

  马肖说,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大家对纳税从一无所知到现在对税额的精打细算。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他表示,扩大纳税范围,还可以对我们的下一代纳税意识培养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有更多的孩子从小就从父母那里知道有收入以后要缴税,这其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马肖算了一笔账:例如标准定为1500元,那么月收入900元的人少交5元,月收入1000元可以少交10元钱。那这10元20元的减免对低收入者能有多大帮助呢?对高收入者又能有多大的约束呢?所以解决低收入者的根本之道还是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专家计算,如果执行1500元的标准,那么国家税收每年减少200亿元。马肖表示,与其少交个10元20元的,还不如让国家用它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可以建一万个希望小学,可以解决40万个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

  全总调查

  八成以上职工认为1500元标准低

  作为全国总工会的代表,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邹震在会上提交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职工建议将减除标准提高到2000~3000元。这份由北京、广东、四川、山西、陕西等五个省和直辖市总工会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0%的职工认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1500元,80%以上的职工则建议将起征点提高到2000~3000元。

  国税总局

  每月实际人均免税额将达1800元

  作为1500元标准的制定方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副司长刘丽坚表示,按照政策规定,在费用减除额之外还允许扣除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这部分费用约占工资的20%左右。如果费用减除额提高至每月1500元,个人平均免税额可达到每月1800元、全年21600元左右,大大高于去年全国全年平均工资16024元的水平。新华

  个税听证·本报连线

  公众听证陈述人中惟一一位辽宁代表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

  有人拍我肩膀表支持

  晨报抚顺讯(记者 傅广新)“作为陈述人中惟一一名来自辽宁的代表,我感到这是我的荣幸。”昨晚,刚刚参加过听证会的我省抚顺籍代表马肖在电话中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

  马肖感言:“发言时有点紧张”

  马肖告诉记者,参加此次听证会报名的在全国有近5000人之多,最后入选的仅有40人,而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还要遴选出20名作为本次听证会听证陈述人。

  马肖说,当听到入选听证会的消息时,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是一名普通工人,能够到北京来参加全国人大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一个听证会,真的很荣幸。”

  据马肖介绍,他所在的抚顺分公司腈纶化工厂的领导闻讯后,厂长于泉润特批了马肖赴北京开会的假期,并嘱咐马肖要“好好准备,做好发言”。

  来自各地的陈述人25日到北京国谊宾馆报到。26日全国人大法制办主持召开了预备会,这是给参加会议的代表们一次互相熟悉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从参加会议的40名代表中挑选出20名陈述人。

  在昨日召开的正式会议上,马肖作为陈述人面对3位主持人和13名听政人以及与会的代表们表达了自己的“下调个税减除费用标准”观点。在随后的补充发言中,马肖进一步阐述了贫富差距的调节和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监管。

  “发表观点之后,陈述人和听证人对我的观点表示支持,有很多听证人对我说‘立场和观点很新颖’,还有人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表示支持。”马肖笑着说,“就是发言时有点紧张。”

  说起这次听证会对于他个人的意义,马肖说:“听证会是一次表达不同观点的机会,我见证了这个事件,这是我的荣幸。”

  市民声音:赞成反对皆有人在

  对于马肖所表达的观点,记者采访了几位抚顺市民,抚顺分公司腈纶化工厂的赵师傅说:“马肖的观点我表示赞成,这是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做法,我们所付出的仅仅是收入的一小部分,积少成多,就会为国家做出大事情。”

  抚顺矿业集团机修厂的张师傅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在抚顺市这样一个重工业城市,很多家庭是一个人要养着两口或者三口人,看似收入过千,实际投入到生活中,根本无法支持目前教育、买房等大额费用。”张师傅明确表示反对马肖的观点,“我认为应该调高个税减除费用标准,富人是从社会赚到财富,理应回报社会。”

  个税听证·标准之争

  “一刀切”压倒“浮动制”

  “20位公众听证人,无一例外地赞成‘一刀切’的办法,但是四个地方财政部门的有关领导,有三位是提议适当地浮动。”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税务部职员江泓,在进行补充发言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发现”。

  昨天下午,就是否全国实行个税征收标准“一刀切”,28名陈述人提出两种意见,“实行全国一刀切”成为压倒性的观点。

  赞成“一刀切”占多数

  江泓是“一刀切”赞成者中的一个。他举了个例子:公司调广东员工去西安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该员工在广州1600元的扣减额,到西安是800元的扣减额,同样的工资,却要交更多的税。所以,这是一个税收政策导向的问题。

  江泓担心更高的扣减额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去发达地区,那岂不是贫困地区更加贫困?

  江泓的观点得到了众多公众陈述人的支持。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职员王伟国认为,在各地减除费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在收入水平相一致时,越是落后地区的居民,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却越高。这样的政策必然限制落后地区居民收入增长。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则从法理角度阐述了“一刀切”的意义:费用减除标准的确定在本质上是属于立法权的范畴,故其权限只能属于中央,地方无权确定。同时,考虑到公民平等权保障的要求,也不宜在全国适用不同的标准。

  “各地实行不同的个税免征额,容易出现甲地收入、乙地申报的逃税现象,”四川鼎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声雯担心税款流失。

  支持浮动制 多是地方财税官

  相对于公众陈述人的“众口一词”,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起草部门代表观点则产生分歧,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等人支持“一刀切”,来自各地方财税系统的代表则多坚持“浮动制”。

  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袁白薇表示,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减除费用标准应兼顾考虑各地消费支出水平不同的因素。建议由省级政府在一定的幅度内适当调整。

  广东地税局副局长鲁兰桂的观点更为明确:建议授权省一级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1500元减除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20%。新华

  个税听证·晨报时评

  立法应体现多数民意

  个税调整涉及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并且公众对免征额标准的调整幅度,以及各地是否执行统一标准存在着广泛异议,举行一次立法听证会,才显得殊为必要。

  对于这样一次立法听证,有两点无疑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首先,是听证会能不能够充分传达多数民意;其次,多数民意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税免征额标准的调整。

  目前看来,大部分听证代表的意见是与多数民意相合的。那么,在经过立法听证的程序之后,多数民意是否能够在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中体现出来呢?

  尽管人们都知道,“听证会不是决策机构,最终还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参考听证记录后作出决定”,但立法听证作为民主立法的一道程序,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听听公众陈述人的意见,而是应该促成多数民意最终得以体现在法律精神中。一部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只有获得多数民意的支撑,才可能具备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即使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在立法程序中引入民意支持,也可以使法律执行的成本降至最低。吴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