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天津市大港区发展冬枣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1:2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9月28日天津消息(记者赵凯、张秀凤 通讯员郑伟):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夕,天津市大港区富有田园气息的冬枣采摘活动拉开帷幕,给天津市民黄金周旅游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据介绍,从 2000年开始,天津市大港区就把冬枣产业作为区域农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栽植冬枣等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随着冬枣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拓宽冬枣的储藏、加工和销售渠道,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天津市大港区又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天津市大港区发展冬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图文]

  硕果累累

  

天津市大港区发展冬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图文]

  冬枣林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走进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太平村800亩的冬枣精品园里,的确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田园气息和丰收的喜悦。这里的每一株冬枣树都不高,枝干上却挂满了累累硕果,圆实而晶莹的冬枣或红或绿,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位兴致勃勃特意从市区开车到这里,参加品尝和采摘冬枣活动的天津市民告诉记者:“听说大港现在搞采摘活动,觉得挺感兴趣的。所以就带家里人到大港来,觉得一方面也旅游了,另一方面也了解冬枣生产、结果的情况。到这个环境里来呢,空气也好,亲身到果园里来这种感受,觉得收获挺大的。”

  

天津市大港区发展冬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图文]

  明代栽植的枣树依然生机盎然

  太平村有2300人口、3700亩耕地,多年来始终从事经济效益不高的旱作物农业种植。从2000年开始,天津市大港区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大规模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2001年,太平村开始大规模地种植冬枣树。通过参观学习,河北、山东等外地农村种植冬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冬枣树的积极性,很快形成800亩冬枣精品园。

  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太平村村委会主任窦华国告诉记者,管理技术是影响冬枣产业发展的关键,农林部门的农业专家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使当地农民基本掌握了冬枣树管理技术。 看这冬枣它不象小枣一样结枣,这树你看它就不结枣,它就是技术含量,开架、抹芽、摘心,都有关系,技术含量挺高的。

  记者:技术谁来指导?

  窦华国:我们大港区农林局定期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专门农林局下派技术员给我们包这一片。

  记者:这些土地过去是干什么用的?

  窦华国:过去旱田作物,种小麦、种玉米、种高粱,缺水埃

  记者:过去旱田作物,一亩地跟现在冬枣的收益得差多少?

  窦华国:得翻番吧。一亩地得收入几千块钱,种旱田不但不赚钱,有的还赔钱呢。旱了以后,一点水没有,颗粒无收。冬枣旱也没问题,涝也禁涝。

  记者:村里有多少人都在从事冬枣的种植。

  窦华国:我们现在还不算是一个主业。产业结构调整,原来以农业为主,现在种点树。今年我估计有的户收入好的,收入个2、3万块钱,可以带动别的户了,一看确实种树比种粮食强。

  近年来,天津市大港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冬枣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据天津市大港区农林局尚成海科长介绍,目前,全区冬枣栽种达10多万亩,大部分冬枣已经进入结果期,主要分布在全区涉及农业生产的5个街镇,60多个行政自然村。天津市大港区农林局尚成海:“截止目前,全区种植冬枣户约为20125户,平均每户种植冬枣4.96亩,同时我们又建立了9个冬枣精品示范园区,总面积4700亩。全区基本上建立起集冬枣生产管理、病虫害预测预警、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垂直管理。下派技术人员入镇包村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开展专家咨询,拓展各种技术业务。”

  大港区太平镇位于天津市的最南端,目前这里已经形成4000亩的冬枣种植基地。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党委副书记曹希志介绍说,他非常希望通过举办这次采摘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借助这个采摘节,主要就是把我们的冬枣制造一种效应,能够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能够品尝,能够看到我们太平镇这淳朴的民风,看到我们这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结构调整的硕果展示人们的面前。”

  据统计,在环渤海地区,冬枣种植面积已达150万亩。过去由于种植少,物以稀为贵,冬枣的价格比较高,甚至一度可以卖出天价。但随着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上市量大增,冬枣的价格也开始下滑,甚至出现销售难的现象。为了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天津市大港区积极扩大和完善市场销售网络,拓宽国内外市场,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市场,为广大农户提供贮藏、加工、运销一条龙服务体系。

  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太平村村委会主任窦华国告诉记者:现在销售从区里从镇上也挺重视,从我们村里全力以赴当前一个大事,我们一个是广开销售门路,走南闯北给找用户,山东有两个大收购商,我们也建立关系,叫他过来看。实际冬枣销售问题就是一个价格问题,2块钱也比种庄稼强,盼着卖个好价钱。

  记者:现在不那么担心。

  窦华国:不担心也还是担心,终究枣还没有变成票子。

  今年,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太平村的冬枣树已经达到四年树龄,接近旺果期。预计亩产500斤,800亩精品园将收获冬枣40万斤,每亩地可以获利2000多元,全村人均将增加收入600多元。冬枣精品园既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又成为城里人“十一”黄金周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太平村村民窦红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我那就一亩多一点,有60多棵树,估计平均20多斤。今年销路也确实有点担心。但是我估计这点枣好卖,现在就有收枣的。卖了几斤枣,6块钱斤卖的,卖7斤枣,卖了40块钱,价位还可以。40来棵枣树,要是收几百斤枣,要是按6块斤,还得弄几千块钱。以前一亩地种豆子种嘛的,几百块钱,有时还弄不好一旱一涝的。我这不是正式主业,有时间来管理管理,不是说把精力全投入到这了。关键是现在有条件限制,没这些地,地不太多。”

  窦红新不仅种植冬枣,同时他还是一位活跃于当地农村和外界市场之间的农业经济人,他说,冬枣深加工企业和众多的农村经纪人,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着农村的千家万户,是带动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窦红新:“大规模起了以后,深加工必须得上,深加工不上恐怕大丰收真不好弄,我们这块可能有,大港区听说建了一个深加工的做枣饮料。今年只要收了枣卖了钱以后,积极性肯定都提高了。”

  目前,天津市大港区已经把兴办龙头企业作为冬枣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这些龙头企业围绕冬枣的深加工,着手开发枣饮料、枣酒、枣片等系列产品,从而延长了产业化链条,向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多种最终消费品,同时也有效保护了枣农利益,调动广大农户生产优质冬枣的积极性。

  天津市大港区翠果冬枣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刘松才介绍说:“去年消耗了400多吨,我们是储存带加工,今年预计我们收购是800吨。大港区的冬枣今年长的特别好,到村里、地里都去了,需要卖枣的农户全都登记上来了。”天津绿生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张明水告诉记者:“保鲜库是冬枣下来以后作为保鲜,咱们收购、储藏、保鲜,然后再销售出去。这个期限存4个月,它不算完全解决大港区冬枣将来量大的时候销的问题,因为4个月时间太短。所以咱有上了深加工,深加工它把这种产品有了附加值,也拉长了销售期。等于这是双层的保护,鲜枣咱可以卖,卖不掉咱可以做深加工,所以这一搞枣农们比较放心,也舍得投资金搞这一块。”

  在天津市大港区,上千年的冬枣栽培史源远流长,近年来更是形成生机盎然的冬枣产业和别具特色的冬枣文化。人们希望,素有“百果之王”、“天下奇果”美誉的大港冬枣,将成为美化大港、富裕农民的知名品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