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共同关注:被拴住的童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4:20 共同关注

  《共同关注》9月29日播出节目《被拴住的童年》,以下节目内容。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要告诉您的是一个既古老又离奇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孩子,从他出生不久,就被栓在了炕上,后来有被栓在了双上,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年了,而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一只小羊。这事儿够离奇的吧,而说到古老,是因为这个村里的老人们说,多少年来,这个村里的许多孩子都曾经被这样栓过,只不过没有
他这么长时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陕北黄土高坡上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这几天,在这个高坡下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名叫拴拴的孩子吸引了外界的注意,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王家河的清晨非常安静,只有山下的黄河蜿蜒流过。这里是陕北民歌的发源地,也是7岁儿童拴拴的家乡。空荡荡的山坡上,一个老汉正尽情唱着悠扬的陕北道情民歌。

  正赶上农忙时节,村民们大多去山上干活去了,村里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辽阔的黄土高坡上,哪里才是拴拴的家呢?

  在村里,记者向两位老人打听拴拴家的住处,就在这个时候,一排破旧的窑洞前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这位老奶奶正在往晾衣服的铁丝上拴一条铁链,而铁链的另一头却连在了一个六七岁孩子的背上!这个孩子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拴拴吗?

  拴在铁链上的孩子两只眼睛紧紧盯着摄像机的镜头,完全没有一般孩子见到生人的恐惧感,对面前的陌生人充满了好奇。

  记者:娃娃,能不能听懂说话?知不知道谁给你拴上的?

  邻居:(他)打小就是聋子。

  记者:给他拿瓶水过来。喝水,知道吗?慢点喝,慢点喝。给我啊?你喝,你喝。

  记者:他就是不会说话吗?

  邻居:不会说。有时候能听见。

  经过这位老奶奶和邻居的确认,这个孩子大名叫王超,正是被媒体称为拴拴的那个孩子。

  记者:奶奶,干嘛把他拴上,为什么把他拴起来?

  奶奶:跑得不行,跑呢。(有一次)跑得我找了两个钟头,怕跌到河里面去,黄河。

  记者:怕他掉到黄河里面去?

  奶奶:啊,我老婆子捞不上来。

  记者:那也不能把他就这么拴着啊,那怎么办啊,家里没其他人啊?

  奶奶:我是他奶奶,(他)妈妈就没了,爸爸就受苦去了,山上劳动去了。

  记者:你这样拴他拴了多长时间了?

  奶奶:会爬了就拴起来了,会跑了就在院子里面拴起来,我也是营生多,跑了就找不见,这家(找)一下,那家(找)一下,满庄子找。

  拴拴的奶奶今年已经73岁了,在栓栓成长的几年里,都是她亲手把自己的孙子用铁链子栓起来的。由于拴拴不能说话,无法与他进行交流,记者只好向他奶奶多了解一些情况。

  记者:平时都把他拴在这儿是吧?

  奶奶:闲了的时候,我有空就把他解开,放放呢,忙了,就一把一绳子把他拧起,拧起来他还会解开呢。罩起(带着他)出门串串,忙了,我还生忙(活多)。

  记者:那他一天要拴多少时间啊?

  奶奶:我也不知道时间,忙了就把他拴起来,闲了就把他放开。

  拴拴的奶奶说,这孩子出生不久,他的妈妈就去世了,孩子是她一手带到现在的。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怕孩子乱跑追不上,因此,就采取了把孩子栓起来的办法,并且一直拴到现在,已经6年多了。

  奶奶:现在就能拴住他,你看铁丝上吊着呢,现在(小孩)会解疙瘩,先前(是用缝纫机)扎的布条子连着带子(把他拴住)。

  记者:你能不能把他解开啊?

  奶奶:解开?

  (奶奶将铁链子解开,拴拴自由活动)

  没有了铁链子的束缚,拴拴并没有像大人说的那样到处乱跑,而院子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几个孩子,也没有和他一块玩。

  记者:你们跟他一块儿玩得多吗?

  小朋友:不多。

  记者:是不带他玩吗?

  小孩:有时候我们来的时候他就拴在那儿了。

  院子里有一个中年人一直在烧火,但他始终没有说话。好奇的记者想向他打听更多关于拴拴的事情。

  记者:你是他们的邻居?

  拴拴的父亲:(点头)

  记者:一块儿住了多长时间了?

  拴拴的父亲:我听不懂。

  记者:听不懂啊?

  拴拴的父亲:我听不懂你们的话。

  邻居:(他这个人)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他脑子也不好。

  记者:脑子也不好啊?

  邻居:是,他妈妈懂事,不聋,他是小孩他爸。

  记者:他就是小孩他爸啊?

  原来他就是拴拴的爸爸,凑巧今天他没去山上干活,可遗憾的是,面对拴拴的爸爸,记者却无法和他交流。记者只好找到了拴拴的婶婶,她告诉记者,拴拴爸有五个兄弟,两个兄弟在外面打工,另两个兄弟也住在王家河村。拴拴爸4岁的时候得了脑膜炎,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到了30多岁,才娶上了一个外地的媳妇,想不到,才生下拴拴4个月,母亲就病死了。

  婶婶:他自己就会地里干个活,有什么大事小事情就我们四个照看他,外面两个兄弟经济上来说,吃不上,他们就给点钱买点面,在我们家里就两个帮他干活,到了春天忙的时候地里耕地,他就会干点笨活,他就会地里干点活,其它的他就不会。

  记者:他自己生活能不能够自理,自己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婶婶:照顾不了。他现在没有办法照料自己,他没有文凭,连钱都认不得。

  记者:从多大开始绑他的?

  婶婶:会走了,会爬的时候在这个炕上,怕他掉下来,炕上拴着。会走了就拴在外面。

  看到这里,拴拴一家人的命运的确让人觉得心里酸酸的。看起来,他被奶奶栓起来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拴拴7岁了还不会说话,他没有办法由语言来表示他的喜怒哀乐,没有人知道他被拴着时的感受,也没有人知道,大人说他乱跑不回家,是不是因为他害怕这根拴他的铁链而不敢回家呢。那么是不是因为拴拴的智力有问题,才被拴了6年多的呢?

  婶婶:这娃生下来就不会说话。拴拴的叔叔带到绥德去,照了个片子,看了一回,人家说慢慢慢慢大了就会说话,不知道会说不会说。

  记者:他耳朵是好的是吧,耳朵是能听见的吗?

  婶婶:照了片子说,一个耳朵好象有点不对,一个好着呢。

  记者:您从来没听过他说话吗?

  婶婶:没有。

  记者:叫也没叫过?

  婶婶:叫他他听不懂,有时候我们就故意地吓唬他,你说,不说打你,他也不说。

  记者:哭也不哭?

  婶婶:你打他他就哭。

  记者:哭有声音吗?

  婶婶:哭出来的声音好象正常。

  记者:哭出来的声音好象正常?

  婶婶:瞧嘴里舌尖什么的,都对着呢,就是给个人听不懂,我们也愁呢,我们也着急呢。

  村里的老人说,在王家河村,用绳子把孩子拴住的习惯,不知从什么时候就传了下来,有不少村民都栓过自己家的孩子,拴拴也不是第一个,但别人家都是在孩子刚会爬的时候,大人怕孩子从炕上掉下来,到了会走路就不拴了,但拴拴这一拴就被拴了六年半。

  村民:他不拴不行嘛,就要拴的,不拴乱跑,乱搞,不拴也不行。走了不会回家。

  村里同年龄的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可拴拴的世界里却只有孤独,他的童年被就是这根铁链子牢牢拴住。村民们说,拴拴原来并不是被拴在院子里的,而是拴在地头边的一棵大树上,平日里,拴拴的奶奶和爸爸在地里干活,拴拴就被拴在那棵看得见的大树下面。和他拴在一起的还有一只小羊,陪伴着拴拴在树下整整6年多时间。只不过,在不久前,那棵大树被人砍了。

  记者决定去找找村长,看看村里面对这件事有什么说法。

  记者:村委会都知道这个事吗?

  村长王玉均:知道。

  记者:这村里面有没有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村长:村里的话,只能从扶贫方面给他们家救济过这些,那回回都给着呢。

  记者:那这村里面有没有说,让他们家里不让他们拴啊?

  村长:做过这些工作,尽可能不要拴,做过工作,但是他们也没办法,他们弄不成,他不放心。

  记者:村里也没办法?

  村长:村里就救济过,其他也没办法。

  妈妈去世了,爸爸是个连自己都没法照顾的智障人,奶奶又是70多岁的老人,叔叔婶婶也没办法每天帮着看孩子,村里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栓栓就这样被栓了一年又一年。那么,难道就让拴拴继续被这样栓下去吗?被拴起来的童年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这天上午,拴拴的家里又来了一拨客人。他们是清涧县政府的有关领导和看到媒体报道后专程从西安赶来的热心人士。他们给拴拴带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和玩具。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陌生人,拴拴并不觉得害怕,很快就被这些他从没见过的新鲜东西吸引住了。

  马金燕(热心人士):当我抱起孩子的时候,孩子当时马上就趴在我的肩膀上,两条腿夹在我的腰上,我觉得孩子特别渴望人对他的这样一种爱抚,太有这种欲望了,可能就说的从小到现在很少有人跟他很亲近的这样一种感觉,当他趴在你的身上可能口水都流在我的肩上,但是我觉得他抱得你紧紧的,腿夹得你紧紧的,我觉得他需要跟人的这样一种非常近距离的这样一种亲近。

  马女士等人此行的目的,是要把拴拴带出山沟,一方面为他检查身体,另一方面他们已经为拴拴联系好了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希望把拴拴带到那儿去上学。

  中午12点,一行人和拴拴的家长以及村干部围在院子里的磨盘旁开了个小会,讨论拴拴将来的问题。

  马金燕:我们是想,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孩子能不能先送到聋哑学校去,让孩子能够做一些这种种智力上,智商上的这样一种检查。如果孩子是正常的,我们是希望孩子在聋哑学校恢复他的这个智能,也是想争取他的奶奶,爸爸的这个同意,能把孩子先送回去做治疗。之后呢,我们希望孩子能到小学里面去读书,想跟孩子的家长商量商量,今天就,能不能把他带到这个聋哑学校去,同时在学校里面能够把他的生活安顿下来,让孩子尽快地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这次来我们比较迫切的愿望是这样的一个愿望,奶奶同意不同意啊?

  奶奶:同意。

  马金燕:爸爸呢?

  爸爸:同意。

  就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就要离开王家河村了,就要再也不用背着那条沉重的铁链了,奶奶提出来她要为拴拴最后再做一件事情。

  这是她亲手做的绳扣,它在拴拴的身上已经整整栓了六年。

  有关部门在对拴拴进行初步身体检查和智力检测后认为:由于长期缺乏与外界交流,拴拴的智力明显低于同年龄的孩子。恢复他的语言功能,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榆林市慈善协会已设立专用账号,拴拴的学习、生活、康复费用已经得到保证。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