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土地养育出阳刚汉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17:18 法制周报 | |||||||||
血性土地养育出阳刚汉子 独家探访吕曦东湖南邵阳老家 《法制周报》--“80后英雄”吕曦东感动中国
邵阳古称宝庆府,这方自古以来就充满着阳刚血性和传奇色彩的土地,以灵秀的山水,淳厚的民风,孕育了淳朴的人民,“80后英雄”吕曦东就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邵阳这片充满血性的土地养育了黄勇、吕曦东这样一群具有血性的阳刚汉子。 跨过金秋飘香的稻田,9月27日,《法制周报》记者走进吕曦东的家乡——湖南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板桥村。 淳朴家风传承给曦东 吕曦东出生在一个简陋而朴素的农民家庭。两层楼的红砖瓦屋没有半点装饰,厅堂中、台阶上到处摆放着农家的工具和饲料,一间房屋内还摆满了用来喂猪的青菜。 是淳朴善良的家风培养出了吕曦东这位品质高尚的“80后英雄”。 爷爷吕卫城当了一辈子的基层干部,乡人大代表,是1960年入党的“老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下,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思想在全家人的心中扎了根。“我们是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同时又把毛泽东的思想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吕卫城老人说。虽然他一直为孙子的安危担心,但话语之间时时透露出一种自豪,他为有这样的孙子感到骄傲。 吕曦东的父亲吕文涛也是当地勤劳致富的榜样,是板桥村养猪、种瓜的能手。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吕曦东是家中长子,为了供养弟弟上学,以后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初中毕业的他过早地走进了社会。吕妈妈说, 1999年初中毕业那年,为了节省100元钱的中考报名费,吕曦东放弃了中考升学的机会。这是做母亲的心中永远的痛,每当想起这些,她就觉得自己亏欠着儿子什么,如今吕曦东生死未卜,更让吕妈妈感到揪心和遗憾。 弟弟吕曦照不负哥哥的付出和厚望,于去年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吕曦东总是鼓励他好好学习。得知哥哥出事后,吕曦照在当天下午就赶到了贵州。 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吕妈妈每天以泪洗面,直到前几天,吕曦东的堂哥吕苗苗从贵州赶回来,带来东东(吕曦东乳名)醒过来的消息,才让全家人心口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自今年正月十四那天吕曦东去贵州打工之后,吕妈妈就一直没有再见到自己的儿子。记者轻声地问了一句吕妈妈,想不想去贵州看望儿子。“想……”吕妈妈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感情的闸门,眼泪一下子像决堤的水般涌了出来,她失声痛哭起来。 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 吕曦东初中毕业后在家只呆了几个月,当年冬天,他就去邵阳市区做油漆工,当学徒。“2个月后,他给家里寄了1000元钱,那是他打工两个多月所赚的全部工资。”吕妈妈清楚地记得,这是吕曦东第一次往家中寄钱,也是他打工后的全部积蓄。 为了让弟弟吕曦照有个好的前途,吕曦东努力打工挣钱,支付了弟弟高中的全部学费4000元,大一、大二全部学费8000多元。 吕妈妈对儿子学艺过程记得十分清楚。“东东在外面学艺打工,我一直很放心。” 吕妈妈拿出一个厚厚的记事本,里面记着吕曦东学艺过程的全部经历。每到一处,她都把所在地址记在上面。 “东东与摄影最先接触也是在邵阳,当时是在一个摄影间学洗片子,一个月才给150元钱,他每个月还把剩下来的50元钱给家里。” 吕妈妈说,可没想到只做了38天,原来的老板就把店子打掉了,马上又换了一个老板,他只好另外找一个师傅学。 在湖南隆回县,吕曦东在一家照相馆开始学美工,可刚刚接触美工才15天的他,师傅又走了。“我打电话问东东,你现在跟谁学啊,他说跟书学,他自己花150元钱买了一套关于美工设计的书籍,便开始自学。”全家人对吕曦东从艺之路一直是十分赞同的。对于这样一个贫寒家庭来说,学好一门手艺并不是容易的事。 此后,吕曦东四处学艺,先后在湖南衡阳、郴州,广西梧州等影楼做过摄影师,今年春节后,他又跟着师傅陈驰去了贵州遵义,直到今天,他终于成了一名熟练的摄影师,自己也当起了师傅,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前前后后,吕曦东辗转到过五六个城市,换过好几个师傅,摄影已成为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和艺术。 从小义务帮助贫困户 在离吕曦东家仅几十米远的地方,住着邻居朱云华老人,是板桥村有名的困难户。夫妇两人活到90多岁,膝下只有一个未娶媳妇的儿子,这个光棍儿子在50多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淋巴癌。 在吕卫城老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人去房空的朱家老屋,眼前是一座用土砖瓦盖起来的房子,大门已经紧闭,台阶上堆满了柴草。 吕卫城老人说:“曦东、曦照两兄弟从小就帮助这个困难户,家里人也非常支持他们。”每当朱家缺柴少水的时候,兄弟俩都会主动去帮助他们。 尊老爱幼、帮助弱者的思想从小就在吕曦东心中扎下了根。每当农忙季节,朱家缺少劳动力,吕家老少便齐上阵,帮他家打稻谷,插秧苗。吕妈妈清晰地记得,吕曦东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帮朱家干农活,双抢农忙时他干活一点都不含糊,帮大人们在地里来回跑,干得不亦乐乎。 几年后,朱家儿子因癌症恶化去世了,吕家把90多岁的朱老太太当自己的亲人看待。远亲不如近邻,直到前年,朱老太太才安然离世,吕家作为与她世代生活在一起的邻居,牵头为她办了丧事。 曦东真不简单啊! 让吕老感到欣慰的是,多年来对几个孙子的教育没有白费。特别是吕曦东今天的义举为吕家增添了光彩。老人清晰地记得,1993年他从板桥乡企业公司退休回来后,按政策他不能享受退休养老金,满脸沮丧的他心中存有许多埋怨。回到家里几年后,一直在地里辛勤耕耘,完成一个老农每天的工作。 几年之后,吕曦东初中毕业了,他告诉爷爷:“您现在没退休金,爸爸靠种西瓜收入也不多,等我学好手艺,能赚钱的时候,我一定供养您。”孙子如此懂事,让吕卫城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今年中秋节那天,全家人围着爷爷奶奶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不料一个电话搅乱了喜庆气氛。下午3时,陈驰通知吕曦东的父母:因舍身救人,吕曦东被火车撞伤住进了医院。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过几天,吕卫城老人就将年满70岁。按全家原定的计划,会在家中摆上几桌酒席,宴请四方宾客。吕曦东突发的事故打乱了全盘计划,但吕老并不埋怨,他告诉记者,“我要等曦东回来后再摆酒席,以此感谢所有关心过他的人们”。 老人认真地看着记者带来的与吕曦东相关的报道,忘记了吃饭的时间,直到下午3时后,他才开始端起饭碗,匆匆扒了几口饭。坐在旁边的村支书姚根志悄悄告诉吕老:“这回曦东可出名了,他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模范了。” 吕卫城老人脸上带着几分微笑,这位当了几十年基层干部的老支书说:“真不简单啊,碰到有些人,可能犹豫一下就不会去救人,反正也不会有人追究责任。”老人确实值得自豪,就是在这样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一个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农民家庭,培育出来的汉子却是响当当的,做出来的事也是惊天动地的。 80后,不是缺少英雄的一代 曾几何时,80后生人成为堕落一代的代名词,也有人直接简称“80后”。然而,越来越多的这代年轻人在证明:80后并不堕落。 他们有许多独特的时代特征,他们的时间表和人生轨迹从来都是被安排的,他们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只知道为了一个目标不停地读书,考试。 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孤独感也很强烈,身处在瞬息万变的“古今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对传统的道德仍持怀疑,对尚未健全的现代法律意识也存不屑,他们不相信什么“美女作家”,也不像90年代出生的人那样疯狂地哈日、哈韩。 他们很喜欢一首歌的歌词:“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皇的脸,看岁月改变。”他们在现代化洪流中不可能不忧愁,这歌词是他们的理想。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实证明,80后决不是甘心堕落的一代,也不是缺少英雄的一代,黄勇、吕曦东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黄勇,湖南邵阳县人,1981年1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一级士官军衔。2003年7月23日下午,在家休假的黄勇忽然听到从30米外的水库传来呼救声,他迅速冲向水库,将溺水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王瑛救上岸,而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卷入涵洞,壮烈牺牲,年仅22岁。2005年八一前夕,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授予黄勇烈士“勇于牺牲奉献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从黄勇到吕曦东,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是80后生人,同是湖南邵阳人,同样有着惊人的救人壮举,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80后的自信与叛逆的复合型人格也决定了他们的血性与刚烈,与许多时代的人一样,身为中国人的他们都有做英雄的气质。 -本报记者 刘俊 特约记者 李正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