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3厘米见方的石头上雕出唐诗三百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11: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毛新华正在创作微雕作品。 微雕“唐诗三百首”与“孙子兵法”。 一块高18厘米,长和宽均3厘米的寿山石头上,四面爬着密密麻麻的“白蚂蚁”,整整齐齐却各具形态。用放大镜看个清楚,居然是正儿八经的草书唐诗三百首!每个字大约1平方毫米,娟秀细腻。接受采访时,作者毛新华摸了摸一腮花白的长胡子,说:“这是我刚刚用一个月时间刻完的超微型唐诗三百首。” 记者采访时正碰上一位先生邀请他在一块小寿山石上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
遇恩师由“巨雕”入“微雕” 今年53岁的毛新华是福建省的篆刻家和微雕艺术家。2002年,毛新华创作了一对宽0.6毫米、高18毫米的寿山石花瓶,号称“微型花瓶之最”。2004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时,其微雕作品《中国共产党党章》荣获全国首届大型精致艺术文化展金奖,名噪一时。 毛新华确实从小喜欢艺术,在闽西北山区工作期间,他利用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研习根雕、木雕、竹雕、石雕、玉雕、瓶雕等雕刻,累累硕果。但都是比较大块头的雕刻,最小的也不过是后来的龟雕。 1986年的一次“八闽卫士”的作品展中,毛新华以作品《搏》获得冠军。当时在福建省公安厅的胡存钦已经是著名的书画篆刻微雕大师,他对毛新华一见钟情,在700多参赛者中收他为徒。“我当时不明白胡老师为何收我为徒,他是微雕家,而我当时的参赛作品是五六个大汉才抬得起的巨型根雕。”毛新华回忆道,根雕刻画了一只搏击长空的老鹰,高约3米,宽约2米。那时他白天站岗,晚上雕刻,时不时就要熬夜,花了4个月才完成。 乐中苦手破石破哭无泪 后来胡存钦老师告诉毛新华,他是在认真看过毛新华的字以后才决定传授微雕艺术的。毛新华原来有书法和绘画、雕刻的功底,学习微雕就比普通人顺得多。第一门课程是书法。在实刀雕刻以前,胡老师让毛新华先在纸上练好书法,毛说他不是个“正人君子”,就选择了草书,学王羲之和张旭。到现在他还坚持天天练习。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摸索着微雕。 虽然酷爱一门艺术,但毛新华也吃了不少苦头。一开始根本不会用力,常常用力过度把自己十分心爱和珍惜的石头破坏,欲哭无泪,一天都吃不下饭。毛新华的这种事情数不胜数,已经不懂得举例了。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微雕刻的价值也根据时代不同、作者不同和工艺不同而相差甚远。北京翰海今年春拍就创造了古代微雕工艺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一串“清核雕先贤人物”108粒(直径1.3cm)以134.2万元高价成交。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说,判断一件微雕是否具有收藏价值首先看作者的名气,基本上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名人。第二得用放大镜仔细看清它的工艺,字刻的刀法是否流畅纯熟,当然还有书法的功力。第三看雕刻的难度,寿山石是比较容易雕刻的石头,但其本身具有收藏价值。最后是看作者对材料的整体构思,安排布局的审美情趣越高越具有收藏价值。 文/图 陈兴仪(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