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技能扶贫”圆山区孩子脱贫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3:51 深圳特区报

  2002年,深圳高级技工学校面向河源市免费招收了第一批特困生,至今已有155名河源特困生受益于深圳的技能扶贫项目

  “技能扶贫”圆山区孩子脱贫梦

  本报记者杨丽萍

  在深圳高级技工学校,有一个班被称为“河源班”,班里的学生全部来自河源年均收入不足1500元的特困家庭,作为技能扶贫的受益者,他们3年学习的学费、住宿费甚至是水电费都由学校承担,即便如此,每月一、两百元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也是如此地高昂,不得不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勤工俭学,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希望:3年后,学到一技之长,找一份好工作,让自己也让家人彻底摆脱贫困。

  从2002年至今,已有155名河源特困生受益于深圳的技能扶贫项目。

  “打工之后,更想读书”

  “河源班”的同学很多都有打工的经历。04级河源班的班长李茂军,进学校时已经19岁了,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他就去了东莞打工,整整两年,他用自己辛苦打工挣来的钱供姐姐在广州念技校。班主任郭红云至今记得李茂军当年参加入学考试和面试时的情景。“李茂军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出来,其实在第一轮笔试时我们就把他否定了。但在面试时,茂军用他的诚恳和一个农村孩子特有的纯朴打动了我们。”

  钟丽芬也有着难忘的打工经历,来自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桐岗村的她,一共有三姐妹,钟丽芬排行老大,妹妹在念高中,弟弟在念初中,父亲身体有病,全家一年的收入仅有1000多元。初三一毕业,钟丽芬就和村里别的孩子一样出门打工去了,她想靠打工挣钱供自己的弟妹读书。在深圳龙岗一家玩具厂,她干了半个月的活。“打工很辛苦,每天早上7点钟上班,下午6点钟下班,晚上7点又开始上班,直到12点钟,有时还要干通宵。”钟丽芬说:“半个月下来,只拿到300多元的工钱。如果不是能免费来这里读书,我肯定还在打工。”

  打工除了让“河源班”的同学深知艰辛的滋味外,更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技术、知识的可贵。

  勤奋加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正是这来之不易的免费读书的机会,让“河源班”的同学们可以摆脱打工的宿命。于是,他们对在高级技工学校读书的机会也倍加珍惜。

  郭红云老师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好几次,她在饭堂看到班上的叶伟锋的饭盒里只有白饭,一点菜都没有。当老师问“为什么不打菜?”时,叶伟锋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只是说:“不吃辣的菜。”“哪有不辣的菜呀1叶伟锋在老师的追问下不再说话了。叶伟锋出生在河源市紫金县一个贫穷的山村里,全村1800多人,能读得起高中的屈指可数。父亲长年生病需要吃药,母亲为了贴补家用长年在建筑工地上做泥瓦工。来深圳时,叶伟锋只带着家里东拼西凑的400元钱,为了省钱,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平时他就到市场花一元多钱买腐乳和酱油就着饭堂里打来的白饭吃。生活的艰苦却让叶伟锋更加地努力,他不仅总分在全班排第一,还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学校为了解决这些孩子每个月生活费的问题,一方面每月将150元的伙食费打入饭卡,一方面也千方百计创造一些适合他们的勤工俭学的岗位。像叶伟锋现在是学校一位特约技术专家的助理,每月勤工俭学可拿到200元;肖艺丹则在校图书馆负责清洁和整理书籍的工作,一天一个半小时。“这些孩子除了上课和勤工俭学外,就是在课室或宿舍里学习,因为他们和别的班的同学相比,底子要差一些,但他们的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勤奋和努力。”郭红云老师这样说。

  技能扶贫带来观念改变

  2002年,技能扶贫正式在深圳启动,深圳高级技工学校面向深圳对口扶贫的河源市招收了第一批特困生50名,分别安排在就业形式好、技术性强的物业机电、空调制冷和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目前首批河源生已全部实现就业。2003年因客观原因停招一年后,2004年,“河源班”又迎来了新生50人,全部编入钟表技术与管理专业。今年,高级技工学校又招收了两个班的河源贫困生共155人,编入珠宝钟表系学习钟表技术专业和首饰制造技术专业。

  “技能扶贫是一条新的扶贫之路,它的目标就是要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从我们首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黄景容说。

  像现在就职于长安福特深圳4S店的戴惠双,虽然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已开始向家里寄钱。戴惠双说:“因为住宿、服装都由公司提供,而且还有一些补贴,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基本上没怎么花全都寄回了家里。”戴惠双的就业让家里走出了贫困。

  黄景容认为,技能扶贫除了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外,更重要的还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因为在贫困地区,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不仅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因为没有技术,也很难有所发展。首批毕业生之一、就职于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的梁南燕所在村的村主任就说,像梁南燕这样有技术的人在村里很少,对村里的其他年轻人影响比较大,他通过技能扶贫项目,通过在深圳高级技工学校3年的学习顺利就业,在村里产生了带动和鼓励作用,现在村里面已有3、4个人开始学习技能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