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终于有了家我们真高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4:42 深圳商报

  家庭寄养活动使120多名孤残儿畅享爱心亲情

  终于有了家我们真高兴

  深圳商报记者郑英/文

  深圳商报记者陈发清/图

  国庆的欢庆佳节里,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孤残儿们和家人一道回老家走亲戚、外出旅行……幸福地享受着快乐。自从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去年5月底开展家庭寄养活动以来,超过120名孤残儿有了家。

  三代同堂大家庭的亲情

  “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三代同堂家庭,深圳亲戚多,往来很频繁,家里还养了小动物,这样较为完整的家庭结构和生活环境非常适合孤残儿认识家庭、回归家庭。”彭先生一家是首批参加家庭寄养活动的家庭,10岁的梅子成了他的女儿。他希望尽一份社会责任,让家庭的亲情给孤残儿带来温暖。

  国庆节第一天,彭先生一家人围坐在客厅探讨出行计划。梅子身穿粉色公主裙,圆嘟嘟的小脸蛋展露着甜甜的笑容,主动地给记者端来了茶水,好奇地坐在一边注视着来访人到底是谁。妈妈刘女士说,和刚到家里时怕生不愿意接触外人相比,梅子有了很大的变化。

  刘女士说:“第一眼见到梅子,我的心都沉下去了。又黑又瘦,比起同龄10岁的孩子,身材要矮小很多。当时真的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侏儒症。”刘女士和彭先生都是医务工作者,除了在饮食上给梅子补充营养外,还带她去锻炼身体,儿子成了梅子的游泳教练,爷爷奶奶常常带她去打乒乓球。一年后,梅子的身高足足长了10厘米。

  长期在福利院里和同样不幸命运的孩子一块成长,梅子在生活习惯、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是零。这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用行动和语言给梅子补上各种生活课。从前,不知道什么是邻居,不知道该如何与外人相处,对亲人间不知道礼让,这些常识在大家的努力下慢慢建立起来。现在梅子不再怕生,小朋友越来越多,邻居、同学常找她一块玩。

  两位退休老人的爱心

  今年国庆节,退休老人曹火土的老伴带着他们照顾了一年的寄养孤残儿龙诗立回广西老家走亲戚,留在家里的曹火土顿时感觉很冷清。曹火土和老伴退休在家多年,两个儿子也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大儿子即将成家,一直想找点事情做,但两个儿子反对父母再操劳。当市福利中心推出家庭寄养活动时,两人就决意照顾出身不幸的孤残儿。

  去年7月,他们接来7岁的龙诗立,比起困难时期一边要照顾两个儿子,一边要一天干两份活,曹老笑说:“现在两个人照顾一个孩子,哪有什么累。”

  一人负责照顾饮食起居,一人负责给他温习老师上过的课,每天如此。龙诗立是个唇裂儿,经过矫正手术后,语言表达要进行训练。每天让他朗诵一篇文章,把发音有误的地方,找出来纠正。曹老告诉记者:“我们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家。和孩子相处了一年,彼此感情深了,他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一个全职妈妈的责任感

  市社会福利中心还选择了一部分在失业职工家庭中进行推广家庭寄养,通过家庭寄养劳务补贴协议,为深圳市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机会。刘艳青就是其中的一名。

  丈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刘艳青放弃工作在家照顾女儿。女儿上了寄宿中学,她希望再找点事干,但两年没找到合适工作。去年她给了13岁的福慧和6岁的宝西媛一个家。

  福慧小脑发育不全,在元平特殊学校上学,每星期一刘艳青要把她送去,星期五再接回来;宝西媛上学前班,学校离家远,每天很早就要送她上学,下午再去接回来,晚上检查作业。两个女儿从洗澡、穿衣、吃饭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她手把手教会。

  两个孩子到家快一年了。刘艳青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有时候自己有事不在家,心里总是惦记着孩子会不会照顾好自己。让她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儿在和两个妹妹相处中,学会照顾妹妹和体贴妈妈了。

  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寄养家庭的孤残儿都是经过矫正或者治疗手术处于康复中,他们很需要以家庭养育的方式得到妥善的照料。自去年5月底中心开展家庭寄养活动以来,有87个爱心家庭寄养了121名孤残儿,愿意奉献爱心的家庭提交申请寄养的数量已经超过400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