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生李恒太长江救人牺牲 师生江边寄哀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6:28 重庆时报
大学生李恒太长江救人牺牲师生江边寄哀思(图)
昨日,九龙坡区长江边,同学们将鲜花抛入江中祭奠救人英雄李恒太 本报记者 石涛 摄
  
大学生李恒太长江救人牺牲师生江边寄哀思(图)
同学们将千纸鹤和小白花摆放成心形图案以纪念救人英雄李恒太 本报记者 石涛 摄

  
  
  本报讯(记者 吴国才 鲁媛)江水呜咽浪排岸,英雄远去万人悲,他曾立志毕业后扎根重庆,10月1日那天为了救小孩被江水无情卷走,昨日上午10时许,重庆科技学院200余名师生和自发赶到九龙坡集装箱码头的市民,撒下1000朵小白花、1000只千纸鹤,面朝长江悼念年仅21岁的英雄李恒太。重庆科技学院为弘扬李恒太
见义勇为的精神,准备将李恒太所在的2004级自动化本科班命名为“恒太班”。

  200余师生江边悼英雄

  昨日上午9时,九龙坡集装箱码头江风瑟瑟。李恒太的大幅遗像放在空旷的码头边沿,背后就是浩瀚无际的江面。21朵与他生命同数的百合花镶嵌在遗像两边,前方堆满了香蕉、苹果、葡萄等水果,朵朵小白花呈心状清清浅浅地铺在灵台周围,两支红红的香烛在江风中摇曳。

  “恒太,一路走好!”一声深情的呼唤划破了长江的宁静。人群前,一袭黑衣的女同学代表全体同学向英雄遥寄他们的哀思———“恒太,你回来吧!……21朵百合花象征你年轻的生命,1000只千纸鹤代表我们无尽的思念……”

  “恒太,我们为你骄傲!”

  10点30分左右,李恒太的亲人走上前,斟上满满一杯酒,再洒在恒太的灵台前。随后,恒太生前的同学和被其事迹感动的同学,两两走上前,斟酒、洒上、三鞠躬……流着泪退后,再转身靠在一边,抱头痛哭。

  几个浪头扑打在岸边岩石上,激起无数浪花。“恒太,走好吧!放心吧,恒太!虽然你去了,但学校师生、市领导包括辽宁省的领导都很照顾我……你,走好吧!”李妈妈虽努力让自己平静,但短短数语间,她还是几次忍不住失声痛哭。“恒太啊,爸爸来看你了!”言毕,李爸爸一时语塞,停顿了大约两分钟,他才说:“恒太,我们为你骄傲!”

  市民自发前来祭英雄

  在凭吊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和空气中弥漫的哀伤感染了自发前来祭奠英雄的市民,不少人眼里甚至也闪烁着泪花。

  “伟大!这个孩子很了不起!”一位姓聂的师傅不由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很羡慕李父母培养出了这样一个英雄儿子。“他奋不顾身的救人举动让我这个几十岁的大人都佩服不已,因为我无法想像如果换成是我,是否还会有往下跳的勇气!所以他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李先生说,“他从报纸上得到江边凭吊英雄的消息,早上9点钟就赶到了江边,送送英雄最后一程吧!”

  而在附近工作的一位工人师傅的话又引起了所有人的深思:“如果早在岸边能竖上几块警示牌,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恒太的遗愿我们会完成”

  在凭吊的同学中,机械系2004级的李海山和同学给恒太告别时,一边痛哭一边鞠躬,李海山说,他和恒太是辽宁老乡,恒太在国庆放假前还说在假期后将向学校申请成立韩语协会和科技协会,现在他走了,但他的遗愿我们一定会为他完成。

  “那些往事在我心里还那么的清晰,我觉得恒太就在我们身边没有走远,也许梦醒了他就会出现吧……”好友米林一脸悲痛。“他是真正的英雄!他的遗愿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包括孝敬他尊敬的父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王奎坚定地说。

  “现在我都还抱有希望,因为我不相信那么好的一个人就这样永远地走了。”同班同学张育秋说,恒太的壮举践行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说的“为了别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的誓言。

  亲哥至今不知弟失踪

  李恒太英勇救小孩的事迹传遍了重庆和辽宁,但远在外地打工的亲哥哥李恒哲至今对此事仍不知晓。据李父说,10月1日他得到儿子失踪的消息后,便和妻子连夜赶往重庆处理后事,根本不敢告诉远在外地打工的大儿子,“从小,他哥俩关系特别好,恒哲打工就为弟弟将来有出息,恒太现在不在了,害怕他哥精神上承受不了。”

  李明德称,等处理完恒太的后事回家后,将通过其他途径委婉地把恒太的事告诉恒哲,希望他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学校将设“恒太班”

  昨日,重庆科技学院宣传部部长李军良称,为弘扬李恒太见义勇为的精神,该校准备将李恒太所在的电子信息学院2004级自动化本科班命名为“恒太班”,同时,还将设立“恒太楼”。

  据了解,2000年4月1日,重庆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99级机电1班的李林忠同学在李恒太救人的龙凤溪水域,为救5岁落水小孩牺牲后,学校党委将机械工程学院99级机电1班命名为“李林忠班”,并以“两届一传”的方式将这个特殊的荣誉称号继承下来。命名“恒太班”、“恒太楼”的设想也将按这个模式进行,以让学弟学妹永记恒太的先进事迹和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