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西游记 本报女记者踏访玄奘西行之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1:12 大连晚报
新西游记本报女记者踏访玄奘西行之路(图)
  2005中国晚报联盟大型采访·新西游记(之一)本报女记者踏访玄奘西行之路 从10月8日至11月1日,本报记者与全国147家晚报、都市报的同仁一起,沿当年唐僧西游之路,向读者介绍玄奘在新疆讲经传教的文化活动,同时对沿途地理地貌、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以及如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生态治理项目现状作现场报道,把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美丽新疆呈现给读者……文/图本报特派新疆记者王春燕

  从大连到乌鲁木齐,乘飞机于北京转机,不过大半天的工夫。然而大半天的时间所产生的地理变迁,却是两个极端的对比:记者从海滨城市一跃而至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乌鲁木齐,它与海岸的最近距离为2250公里。而此次由中国晚报协会主办的“2005新西游记大型采访活动”,则又让记者在1300多年之后,来到玄奘于公元627年从长安西去天竺取经途经的西域古国。乌鲁木齐VS优美牧场

  “2005新西游记大型采访活动”的始发地就是乌鲁木齐,在准噶尔古语中,“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据史料记载,在乌鲁木齐尚未建城之前,它就是一片优美的牧场。自汉代西域都护府派兵在此屯田开始,这里便被打上了人类文明的烙印:隋代在这里有互市;唐代在此修筑城堡,使其成为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清乾隆年间筑建新城,1884年新疆建行省后成为省会;1945年,人民政府在此建市;而如今的乌鲁木齐已成为亚洲中部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中国西部的“空中门户”,有50多条航线通往国内外。据当地人介绍:要想找到乌鲁木齐当年作为古代塞种人、车师人、匈奴人、大月氏人“优美的牧场”的影子,只有到距市区70多公里的南山牧场风景区了。

  走在乌鲁木齐的柏油马路上,现代都市的模式化建设,让映入眼帘的高楼大厦和立交桥丝毫体现不出新疆的特色。在曾经走访过新疆的老记们的推荐和引领下,记者来到最富维吾尔族风情的二道桥巴扎。乌鲁木齐的巴扎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贸易市场,不过巴扎附近一带的居民多是少数民族。逛遍了巴扎,就可以尝到各个民族的风味饮食,看到各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实在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在这里,热情大方的维族姑娘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让你收获惊喜。在游大巴扎时,记者就被两位美丽的维族姑娘拉进一家丝巾店,还没反应过来,已被大方的维族姑娘用3条鲜艳的丝巾装扮成维族姑娘的样子,并热情地一起合影。唐僧VS玄奘

  《西游记》早已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西天取经的主人公唐僧是个好坏不分、软弱无能的庸僧;但如果你读过《大唐西域记》,了解到历史典籍关于玄奘取经的真实描述,就会知道,真实的唐僧玄奘是位卓越的翻译大师、学贯中西的佛学家、功德圆满的佛界高僧、佛教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意志坚强的旅行家和探险家、未知世界的执着求索者。文学作品“寒碜”了玄奘,历史却给予其极大的荣誉,印度人至今还为玄奘竖起大拇指,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们把玄奘的功绩编入中学课本。

  公元627年,玄奘独自一人离开唐朝当时管辖的范围,越过荒无人烟的八百里大沙漠,进入了伊吾城,这是玄奘进入新疆的第一站,今天这里已更名为哈密。玄奘在西域一连闯过3个国家后,到了现在乌什别迭里山口的凌山,越过凌山也就走出了新疆,此后他沿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的大清池西行至印度。从印度归国,玄奘并没有重复原路,他从今天的塔什库尔干自治县的盘陀国进入新疆,经喀什、和田、楼兰、敦煌进入河西走廊,于公元640年返回长安。

  当年玄奘独行向西的时候刚满25岁,如今记者团成员当中,年纪最小的与玄奘相仿,最大的已年近60岁。大家在千年之后与玄奘“相逢”于取经之道,目的就是要以今人的经历领悟玄奘的精神。西天取经VS新西游记

  玄奘由哈密进入新疆后,第一个到达的就是高昌王国,也就是今天的吐鲁番一带;而记者随行的采访团从乌鲁木齐出发后,第一站也是吐鲁番。虽然相隔千余年,记者却在同一地点与玄奘“会合”,这的确是一大幸事。在这次独特的会合过程中,古人与今人的面对面,文化与新闻的融合,将呈现给读者一系列现场解密与探新的话题。

  离开吐鲁番,记者将踏上玄奘当年的西行之路。不同的是采访团是由22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而玄奘则一路风餐露宿。行至阿克苏,采访团将与玄奘“分道扬镳”,直奔素有“中西文化荟萃之地”的喀什,在此与东归故乡的古人再次会合,一路东行,完成“新西游”第二阶段的旅程。图片说明:本报记者在越野车前留影。

  作者:本报特派新疆记者 王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