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探访纳溪“侏罗纪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5:2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郭峰本报记者刘廷远

  记者近日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天仙洞风景区,眼见了被称为“侏罗纪公园”的远古瑰宝———古树化石群。

  记者在风景区一山路旁,看见一直径30厘米左右“大树杆”斜躺在路旁,露在外面1米
长,其余深陷土里,其上清晰可见树干纹路,其横切面、弦切面和径切面均显示了丰富的植物木材管胞、射线细胞、交叉场纹孔以及径壁纹孔等木化石三维解部构造细节。表面看去,完全一根大树杆,但用手一摸,便可感觉像钢一样硬,两“树”若是相互撞击,便发出“哒哒哒哒”的声音,还可见一团烟雾。

  “我们都把它们叫马牙石。它们比一般的石头硬得多,用錾子都打不烂。”村民李祥说。

  这片林地有三四十亩,树状石随处可见,有的呈褐色,有的呈黄色,有的呈灰白色。

  住在林间的袁婆婆告诉记者,她50多年前嫁到这里时就发现有这种石头,以前多的不得了,到处都是,现在少了很多,这儿的人用它来砌堡坎、修路、垒坟……

  泸州地质部门专家告诉记者,这种石头是古树化石,又叫硅化木,是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松柏、苏铁、银杏等10多种上古乔木的遗骸,由于年代久远和地质变迁,树木物质与外界硅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这些巨大的古树硅化成了坚硬发亮的石头后得以保存至今,后由于地壳抬升和风化剥蚀,硅化木露出地面。树化石是大自然留给人类不可多得的远古瑰宝,是亿万年地质变迁和物种衍化的历史见证,对研究地球物理、植物学和古植物学、古气候、古环境及科学普及、旅游开发、观赏和保护等都有极高的价值,它还为四川盆地晚侏罗纪时期古地理格局、古生态环境变迁及与之相关的重大地质事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化石物证依据。

  据介绍,古树化石在纳溪区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化石成色好。近年来,随着树化石价值被逐渐认识,盗挖古树化石现象日益增多。3年前,一批外地人便运走两大卡车树化石。目前,天仙洞风景区已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保护,设树化石特别保护区,指定专人看护,严禁任何人挖掘带走树化石。但是,由于涉及人力物力等诸多困难,加之道路较多,设卡管理十分不便,对树化石的保护并非易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