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天仙MM”的审美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05:2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老马

  因天生丽质,被称为“天仙MM”的理县羌族姑娘尔玛依娜,由于海内外网友的热捧而迅速走红,继而引发传统媒体的跟风力挺。这个故事的进展和结局如何,目前尚不得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其意义远远超出“天仙MM”走红本身。

  对于明星崇拜、偶像自造的文化情结,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均带有普适性。但在个性缺失或者个性膨胀的社会状态中,明星崇拜、偶像自造,会发展到极致。木子美们的性行为自曝、芙蓉姐姐的S型Pose等等,就是这种社会文化心态的真实写照,这反映出中国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架构下,平民文化审度英雄和美女的视角和标准。但在我看来,这种带有很深鄙俗烙印的平民文化所折射的社会心理状态,更像一种认知障碍,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忆。这样的认知障碍,导致的是集体无意识。在这样的集体无意识下的梦呓谵语,实则是“集体失语”。在这种情结中诞生的明星和偶像,倘若从美学角度审视,颠覆了本应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美好的价值。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木子美、芙蓉姐姐是一种个性张扬。我并不反对这种张扬,但是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我很质疑社会对于这种张扬所表现出来的病态审美趋势,这种张扬与美不沾边,完全是毫无关系的另一个层面。

  异化和扭曲,不限于审美趋势,甚至成为当今的一种社会常态。在这种常态下,商业化原则推及其他关系,成为众多领域的泛标准时,鄙俗文化就是一种必然。这种商业化文化的特征就是必须不断制造新的热点,以满足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对社会浮躁心态起到平和作用,“超级女声”堪称典范。在这样的背景下,“天仙MM”的走红,也带有非常鲜明的这种时代痕迹。但与木子美、芙蓉姐姐不同的是,“天仙MM”的发掘和崛起,体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意义。

  对于中国女性的美,是否含蓄、温婉,仍然是多数人的取向。作家苏童认为,女人的美永远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我很赞同这种定义。一位网友对“天仙MM”的评价,诠释了苏童的观点:“天仙MM”,不施粉黛,恬静笑容,重新扶正了我们的审美观。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尽管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扶正”,是因为社会曾经而且现在仍然还普遍存在着歪斜的、扭曲的、异化和物化了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譬如芙蓉姐姐的S型Pose,仅从视觉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扭曲,实在是审美趋势的扭曲。为什么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其间不乏高校学子呢?我猜想,这完全可能是因为我们身陷一种扭曲的审美之中,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完全忽视了“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这样的美学法则。

  这种反自然的、人为追求的虚假美,最为显眼的例证就是,国内不少各个年龄层次的男女,竟然不喜欢自己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乐此不疲地东施效颦,将自己的头发染成怪异诡谲的色彩。如果眼睛能染色或者能够挖出来换上一个能散发出绿光的猫眼,可能也会有人心向往之。诚然,爱美之心,人兼有之,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能奢望其辨识美丑呢?难怪“天仙MM”的被发现,竟然是一位久居国外,看惯了洋人金发碧眼从而对西方文化产生审美疲劳的海外归来游子。真该谢谢他为我们带来了久违的超凡脱俗的清新自然之美,树立了中国女性美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标准。

  “天仙MM”的崛起和迅速走红,不仅仅再次展示了网络传播的力量,展现了平民文化的浪潮,更昭示了崇尚自然美这一传统审美取向的永恒价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