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灞河汉代水上遗址“露脸”(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06:44 华商网-华商报
灞河汉代水上遗址“露脸”(图)
灞河河滩上的古木遗迹目前还是谜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即将在西安召开。一些在地下深处埋藏的文物古迹也按捺不住“寂寞”要来凑热闹。这不,黄金周期间的一场大雨就将灞河边上的汉代大型水上古遗址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的古木长达4米

  连日大雨使灞河涨水,前几日,家住在灞河边段家村的段先生,在灞桥区段家村以西,浐、灞交汇处以北,今灞河东岸的河床上,看到一堆凌乱、腐朽发黄的木头,其中有的木头长达4米,有些木头上面还有凹槽。一些木头上面还堆放着光滑的石块、沙袋。

  昨日上午,闻讯赶来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专家分析说,此处是一处汉代水上古遗址,这些腐朽发黄的木头便是历经两千年左右变迁残留下来的。

  2000年7月,西安灞河露出了一些神秘的古木残骸的事经本报率先披露后,引起了陕西省、西安市考古部门关注,本报就曾对该处做过独家报道。从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试掘、调查和勘探,随后进行了回填掩埋保护。没想到此次被大水再次冲刷出来,那些裸露的光滑石块和沙袋便是当年用来固定、保护该处遗址的。

  调查显示遗址有两处

  记者了解到,根据当时的初步调查和钻探,该遗址有两处:一处紧靠现河道东侧,另一处在其东边大水坑内。两处遗址相距130余米,均宽35米多,为木质榫卯结构。

  遗址分砾石层、泥沙层和细沙层。发现的木构成组排列,分为三类:大箱体、大凹槽形木结构和小箱体。这批木构榫卯结构复杂,特别是大箱体立柱、侧板和纵横拉板之间有特殊的凹槽形板,使立柱、侧板与纵横拉板相互连接,小箱体的立柱和横枨之间用明销加以固定。在木结构及箱体内还发现一些汉代砖瓦、陶井圈及部分陶片,出土汉五铢、铜箭头、铁器等文物,其中还发现了半块粗绳纹“亭”字文砖。在箱体以外和遗址附近采集、征集到铜铃、铜马镫、铁器等文物。同时,在今河道东侧发现了呈“一”字形南北排列的古树根多个,为研究古河道的位置及木构遗址与古河道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证据。

  两千年前的工艺水平高

  据了解,当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曾采样对这些木质建筑构件进行树种分析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建筑技巧和科技水平令专家叹为观止。研究表明,这些木构件用料科学,充分考虑到各种木材的特点。如构成箱体的板材多用松木,因为松木结构均匀,幅面宽大,易于裁切;圆弧曲面则用椴、桦等质地细密易于雕塑的木材;撑、榫等部位使用强度大且坚硬的栎木;栽立于水中的柱子则用白蜡木,取其坚韧耐腐耐水浸的特性;圆柱形的销钉用的是栎木、榆木,利用其材质坚硬、承受力强度大的优点。凡此种种,都说明建造者在考虑结构和取材上都有特定用意。

  另外,木构件的加工技术也十分精细,拼接之处采用了凸凹交错相衔的企口技术,连接结构的巧妙至今都令人不能圆满解释,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工艺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为汉灞桥所在地提供佐证

  据悉,当时该处的发现引起文物部门重视。2001年,西安市有关部门专门召集全国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会诊”。由于水上大型建筑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位于过去人们认为的秦汉时期的东西大道上,是出入汉长安城东面的必经之地,与文献记载的秦汉灞桥遗址的位置也大致吻合。有专家认为,据史料记载,汉灞桥的旧址应在此残骸的所在地,但一直没有发现历史遗物,因而此残骸的发现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佐证。虽然该处遗址是船还是桥还没有定论,但专家认为它们都是通道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为至今悬而未决的汉灞桥旧址所在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但是,此次这处遗址的再次“露面”也给其保护出了一个“难题”。由于离灞河太近,加之其本身腐朽不便迁移,如何能让它得到更好的保护,文物部门勘测完现场后表示还需研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