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就业难凸显“结构性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7:36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济南讯“本科生找工作咋就这么难?”“不是工作不合适,就是我不合适那份工作。我还能找到喜欢的工作吗?找工作找得我头都疼了”……近日,记者多次登录山东人才网人才论坛,看到很多网民发出“找工作难”的感叹,一些帖子的跟帖达数十个之多。

  不止是在网上,采访中,记者亦多次听到大学毕业生感叹“现在找工作太难了1受其影响,连一些在校大学生也一改轻松生活节奏,早早开始为“工作经验”或考研作准备。
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同志告诉记者,大学生就业难是客观情况,但这并非大学毕业人数太多了,而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具体表现为: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人满为患,而一些急需人才的偏远地区却无人问津。

  对此,山东师范大学的孟海兰教授告诫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对大学生不宜再动辄冠以“天之骄子”或“精英”等称号,应当通过某种努力,让全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即大学生不再是一种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稀缺资源,而越来越成为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是生存和发展需具备的一种“技能”培训。文凭不能再和饭碗画等号。否则,大学生们就很难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放开手脚去创业。把大学生的身份从“精英”还原到“平民”,尽管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它能带来社会压力的减少,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合理审视评价自己,找准人生坐标,踏踏实实地去工作,避免“隐性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将使高校不再紧紧盯住所谓的“一次性就业率”,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化和传递知识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现实压力,很多大学生,甚至像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一些毕业生已开始作出理性选择。比如,我省一位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就选择进入了平阴县某钢厂,现在不仅是部门领导,而且拥有了工厂股份。一位教育主管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我个人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外,政府部门也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比如说,对大学的性质和功能做一下详细规划,有些学校可以以培养精英人才为主,有些则完全可以以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这总比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重新回炉上技校划算得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