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滇池岸边2000生态旱厕成摆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1:35 云南日报
滇池岸边2000生态旱厕成摆设(图)
本为减少粪便污染 建成半年大多闲置

  生态旱厕成了杂物间

  为控制滇池面源污染,减少粪便污染滇池水质,昆明市政府在滇池周边饮用水源区农村,大力推广普及新型农村生态卫生旱厕。但本报最近接连接到晋宁县许多村民反映,因为配套设备材料不到位、在家中气味太重、不习惯使用等原因,村民家中建起的生态旱厕半年多却大多被闲置,成了“晒太阳”的摆设,有的甚至成了村民堆放饲料的杂物间,本是为群众办的大好事,却让村民们很无奈。

  针对村民反映的情况,记者昨日专程赶到晋宁县中和乡的储英村、兴旺村、湾子村进行调查采访。

  新型生态旱厕闲置“晒太阳”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晋宁县中和乡储英村委会。这个有500多户人家的村庄,记者看到许多农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个洁净的小房间,若不是村民指点,记者根本就看不出这是村民自家的厕所。听到记者来了解生态旱厕的使用情况,村民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建起来都半年多了,完全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在村民带领下,记者查看了一些私家生态旱厕后发现,许多村民家的旱厕要么厕门紧锁,不然就“毫不设防”,有的农户家的旱厕甚至成为了杂物间。一位姓杨的村民指着自家门前的旱厕说:“我们交了160元钱,政府补贴建起来这么长时间,可还是不能用,只好用来堆牛草。”一位张姓村民一边在旱厕门口搬杂物一边对记者说:“建是建了,就是一直不能用,可惜了那些钱。”当他搬开杂物想开锁给记者看旱厕时,门却怎么也打不开了。记者同时在储英村中发现,房前屋后挖个坑、砌半截土墙就成厕所的现状依然没变。

  储英村委会主任王金说:“从今年3月份开始,储英村里建的200多个生态旱厕直到现在还闲着,村民还是到露天厕所方便,而500多户人家的村里只有一个公厕,新型农村生态旱厕却成了摆设。”

  村民难改生活习惯不买账

  喝卫生水、居卫生环境、上卫生厕所,是广大农民多年的夙愿。据了解,生态旱厕不用水冲但很干净,有利于减少滇池污染和避免肠道传染病,还能生产大量农家肥。然而记者昨日在晋宁县农村采访时,听到村民谈论最多的却是“不买账”。

  兴旺村一村民指着自家闲置的生态旱厕说:“农村普及生态旱厕是好事,我们支持,但这么长时间都不能用,出钱建个厕所干啥呢?”村民们还说,不单是储英村存在这种情况,邻近的兴旺村更为突出,至少有300多座旱厕如今还闲置着,村民们的意见越来越大。

  2003年中,晋宁县中和乡湾子村里的42个露天厕所全部被推平,全村人用上了124个干净、卫生的生态卫生旱厕,成为昆明市第一个农村生态卫生旱厕示范村。但记者昨日走进村庄后了解到的情况却不太乐观。湾子村村民纷纷对记者说:“之前倒是用了一段时间,但还是不太习惯,所以干脆不用了。”大部分村民反映:“厕所就在家里,但臭味太重了,还不如不用。”

  据了解,昆明市在农村推广使用生态旱厕尚属首次,因为农民对厕所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多,加上村民们的生产方式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生态旱厕的一些设施配置不尽合理,造成了村民不愿接受生态旱厕的客观情况。

  有关部门还未验收成尴尬

  据介绍,滇池周边分布着近70万人口、60多万亩田地、10多万头牲畜,农村面源污染已占滇池污染总负荷的40%,其中20%又是由老式旱厕造成的。从2002年起,昆明市选择晋宁县中和乡太史村及呈贡县大渔乡中和村、呈贡县七甸乡胡家庄村进行示点。今年年初,昆明市财政预算安排了3500万元,以滇池流域各县(区)农村为重点,推广生态卫生旱厕。建设一座家庭式生态旱厕,需要700至1200元钱,若建在房屋内仅需400多元。按照昆明市政府有关规定,村民建一个生态旱厕,农户出资不超过200元,其余由市、县级有关部门承担。

  对于储英村200多座生态旱厕被闲置的原因,储英村村委会主任王金说:“主要是因为工程款项没有及时兑现,所以旱厕建设不彻底,收尾工作没有搞好,才出现这种情况。”晋宁县环保局局长陈兆留在接受采访时也是一脸无奈。陈局长坦率地说:“晋宁县旱厕改造点多面广,光资金就花了300多万,群众对旱厕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多次,矛盾也是最突出的。”陈兆留告诉记者,晋宁县于2002年10月开始进行生态卫生旱厕改造,于2003年完成了太史村示范村124户127个生态卫生旱厕建设,并通过上级验收投入使用。晋宁县计划今年在滇池湖滨区沿湖的新街乡、古城镇、上蒜乡、中和乡4个乡镇建成7223户家庭卫生旱厕、115座公共生态卫生旱厕。“晋宁县目前已基本建成9493座旱厕,但不知什么原因有关部门未验收。由于资金没有完全落实,其中还有2000多个旱厕建设不彻底,旱厕材料没有配套,才导致2000多个旱厕闲置的尴尬局面。”

  本报记者 夏体雷/文 曾 滨/摄(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