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论“责任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2:00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暨党纪政纪法纪培训班上指出,“当前,深圳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履职状态,与我们应该承担的职责相比,是有差距的,在某些方面,在某些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他说,“无论官大、官小,大责任、小责任,大家都要尽职尽责”。他强调,要在全市范围内,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掀起一嘲责任风暴”,让“责任风暴”席卷全市上下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工作岗位,以此来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

  “责任风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廓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四次党代会,绘制了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美好蓝图。此时此刻,在全市上下掀起一场抓落实的“责任风暴”,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

  “责任风暴”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能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全体党员干部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李鸿忠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加强心力建设就是要对党的事业忠诚,对本职工作有心、用心、尽心,心力的核心就是责任心、事业心。严格责任追究,赏罚分明,就要建立明确的“买单制”。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必将推进干部的责任心建设,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奠定了心力基矗

  “责任风暴”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特区能不能肩负起新的使命,关键取决于执政能力,而执政能力又取决于责任心,正如李鸿忠同志所说的,“心力有多大,能力才会有多强,事业成败取决于责任心”。“责任风暴”所引发的责任建设浪潮,必将大大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和防腐拒变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

  “责任风暴”是再创特区辉煌的客观需要。在经过25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特区在未来能否再创辉煌,重要的一条在于全体党员干部是否求实务实抓落实,全体公务员是否尽心尽责。在历史使命面前,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积极投身、主动迎接“责任风暴”的洗礼。

  “责任风暴”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内在要求。有的政府部门即使不依法行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违法行政、失职渎职、贪赃枉法,也往往找不到“买单者”的根本原因就是责任缺失。有些公务员不是不工作,而是工作不努力;不是工作没有效率,而是效率不高;不是工作没成效,而是成效不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此种种都是由于责任缺失所致。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来自于责任,信用政府、权威政府也是来自于责任。责任领导产生责任公务员,责任公务员塑造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孵化责任社会,责任社会培育责任公民。治国务必先治党,治党务必先治官。尽责者奖、失责者罚、渎职者究、违法者“买单”的“责任风暴”,必将加快责任政府的建设步伐。

  加强责任建设,要以培育责任文化为先

  责任是一种使命、一种权力、一种义务,也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文化;责任是一种外在客观要求,也是一种主观追求;责任是一种法定或约定的他律,也是一种良心和道义上的自律;责任是权力也是义务,没有无责任之权力,也没有无权力之责任;责任无大小之分,只有尽责程度之别;责任之制定、分配、评价和监管是科学,责任心、责任感、责任精神是道德,官德、师德、医德、艺德皆以责任为前提;责任是成就事业之阶梯,责任孕育勇气、智慧和力量。有责任心,危机事件能化险为夷;无责任心,好事也会办坏;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只有通过履行责任才能体现出来;责任与自由对立统一,自由以履责为前提,履责以自由为边界。履行好责任就能充分享受自由,履行责任与享受自由成正比。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建设,应该把责任文化、责任哲学、责任科学的道理讲清楚,在党政机关培育科学的、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的责任文化。

  加强责任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本

  有了责任追究制度,坏人变好;没有责任追究制度,好人变坏。许多惨痛的生产责任事故、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等等,都是由于责任制度缺失或者滞后而酿造的苦果。责任心必须与责任制结合起来,履责必须与问责结合起来。责任制建设要着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建立科学化、具体化、精细化的职位责任说明书。职位责任说明书类似产品功能说明书和使用手册,没有或不了解职位责任,就不能胜任此职位。在实际中,许多不执行、乱执行行为,许多缺位、错位、越位行为,大多缘自岗位责任边界不清、职责交叉、事权分离,导致违法行政后找不到“买单者”,形式上“集体负责”,实际上无人负责。制定科学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将所有岗位责任细化、量化和法定化,能从源头上消除违法行政和违规行政找不到“买单者”的执行难、难执行、处罚难、难处罚的现象。

  其次,要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真空、“踢皮球”、“打擦边球”等现象,大多由于岗位之间存在责任空白点、部门之间存在责任空白点。在岗位之间建立无缝责任链条,这个岗位最后一项职责链接下个岗位的第一项职责,形成岗位之间责任闭合环路;在部门之间建立无缝责任链条,这个部门最后一项职责链接下一个部门的第一项职责,形成部门之间责任闭合环路。岗位之间责任闭合环路、部门之间责任闭合环路的共同特点是,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永不交叉,永不重叠,这种天衣无缝的责任链条,使投机钻营者无空可钻,从制度设计上堵了洞、清了仓、消了毒,使“硕鼠”和“寻租者”无法生存,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也保护了干部。

  第三,要建立科学的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岗位责任具体化了,责任体系也清晰了,如果没有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还是不行。因为,缺少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奖罚就没有客观依据,出现无责可负、有责不负、失责不究,尽职、渎职、失职一个样,这种无责任导向、或责任导向不明、或责任导向错误,只能导致奖懒罚勤、扬邪抑正的恶性循环。反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政府才能真正成为可考核政府,公务员才能真正成为可考核公务员;所谓“无功就是过”、“以业绩论英雄”的理念才不至于永远停留在观念层面;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才不至于永久混下去;各级干部才能明确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领导评价与群众认可才能真正统一起来;组织部门才有评价、选拔和使用干部的客观依据,干部工作才能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运动管理向制度管理的转变。

  第四,要建立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监督体系。在全面监督和全方位监督方面,要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巡视制度,充分发挥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健全行政首长问责制,强化绩效审计,“审计风暴”后要及时转入“问责风暴”,公布审计结果后要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和“买单人”,光刮风不下雨,就会陷入屡审屡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恶性循环。在过程监督方面,要创新监督手段,丰富监督形式,要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把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和非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对所有行政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督和全过程问责,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奖惩,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不能滥用权力、不想滥用权力和不敢滥用权力的良好政务环境。

  第五,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科学评价责任固然重要,运用评价结果及时追究责任更重要,否则,评价结果、监督结果、审结结果就是一堆废纸。及时运用评价结果就是要使该承担责任的承担责任,该嘉奖的嘉奖,该晋升的晋升,决不能尽责与失责一个样,履职与渎职一个样,勤奋与懒惰一个样。要建立安全问题责任倒查制、重大建设工程终身责任追究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真正实现“官难做、难做官、做难官”。危机感不是坏事,危机感催生压力,压力催生动力,动力催生责任。

  “责任风暴”要成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优质工程

  “责任风暴”是检验各级政府和全体党员干部心力、执行力、动力和威力的“试金石”。要把好事办好,不走过场,最终使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制定科学的“责任风暴”行动方案,要制定规划图、设计图、施工图、路线图和监理图,把“责任风暴”变为一项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和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历史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明确“责任风暴”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计划。各级党委要成为“责任风暴”的指挥部,各级政府要成为“责任风暴”作战部,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司法部门要成为“责任风暴”督战部,政策研究部门、科研机构要成为“责任风暴”参谋部,广大人民群众要成为“责任风暴”的裁判官。

  为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责任风暴”也要建立责任制,市、区、街道层层签订“责任风暴”责任状,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只有这样,“责任风暴”才不会变成一股风,“责任风暴”才会真正成为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法定性工作、日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责任风暴”才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建立责任制,“责任风暴”才会动真格,才会敢于碰硬,才会既刮风又下雨,才会既讲原则又讲科学;只有建立责任制,在“责任风暴”中,各级干部才会燃烧激情,尽心尽责;只有建立责任制,“责任风暴”才能覆盖全市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公务员,在“责任风暴”面前,没有特殊,没有局外,没有下不为例。(作者单位:深圳市社科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