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砖一瓦总关情——拉萨市老城区改造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0:20 中国西藏新闻网

  “总书记工程”暖民心

  开工于2003年4月15日的老城区道路、给排水管网改造项目被老城区的居民亲切地称为“总书记工程”。历史溯源到2001年5月,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以胡锦涛同志为团长的中央赴藏团,在自治区、拉萨市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拉萨市老城区。胡锦涛同志对拉萨市老城区改造极为重视,并指示有关人员要加快对老城区基础设施的审批落实,
并列入我区117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此,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拉萨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国家拨专款1.69亿元用于老城区道路、给排水管网改造建设。该项目东起林廓东路,西至朵森格路,南起江苏路,北至林廓北路,范围1.3平方公里,涉及到城关区4个办事处,15个居委会。

  管网改造工程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建设内容有:建设道路18.16公里;新建给水管道43.35公里;新建排水管道53.27公里;增设电照工程793套;旱厕改水厕2737座;设立垃圾箱50个,新建公厕30座;增设地下式消防栓249套,干粉灭火器3980只;新建部分绿化带及电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等线路入地埋设和规范牵拉。管网改造前的八廓街是一副什么样的面貌?城关区委宣传部的李怀伟同志创作了这样的三字经“管和线,问题多;街巷窄,路面烂;污水溢,排放难;尘土飞,行人怨;下雨天,泥水溅;进出入,极不便;线路网,特别乱;停水电,常出现;居民苦,不堪言”。而今,“给排水,埋新管;空中线,走地下;垃圾物,定了点;增公厕,专人管;新路灯,亮古城;消防道,消隐患”。

  据八廓街道办事处的多布杰主任介绍,许多老城区的老居民甚至自发组成了工程安全质量监督小组,发现哪段路面不平整,哪段管道铺设不合理,他们就向工程组织部投诉。多布杰主任还谈到,原本还担心因铺设路面和铺设管道会给当地居民造成出行不便而生民怨,没想到几乎没有一个老居民对暂时的不便而埋怨,居民们心里知道这是一项为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所以他们对老城区改造非常支持并非常配合。

  危旧房改造美观实用

  拉萨老城区大规模修缮改造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迄今走过了2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城区修缮改造工作从未间断过,从投资规模、完成建筑面积、建筑施工质量、保持民族建筑风格等方面看,危旧房屋的修缮改造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 年开始到1992年,在14年的时间里,完成建筑面积达23.9万平方米,投资全部由国家承担,这是头一次对老城区危旧住房进行大规模改造。虽然从建筑外观上保持了民族建筑特色,但是当时的建筑材料决定了民居建筑仍然是土木结构,室内还不能摆脱木质柱子、大梁、椽子木,室内使用空间小、采光采暖差,住房功能不齐全,尤其是包括卫生间在内的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局面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这段时间危旧房屋修缮改造工作,在改变长期居住在危旧房屋中的居民的住房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是1993 年到2000年,在这短短的8年时间里,老城区危旧房屋改造建筑面积达22.2万平方米,仅国家一方投资2.6亿元。这段时间投资渠道扩大了,既有国家一方,也有地方政府一方,另外还有一部分自筹资金,比第一阶段投资力度加大了,建筑材料有了明显改进,从土木结构转向石头水泥混合结构,室内使用空间明显加大,采光采暖条件更好,建筑设计更趋合理,外观上保持了浓郁的藏族建筑特色。建筑使用功能更加齐全,卫生条件彻底改观。建筑层高、街道院落布局、建筑外观色彩、甚至外墙石头砌筑都要求按着有关规定进行,不得随意建造。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力度加大,一切按有关规定在严格的审批制度下进行,杜绝了任何形式的随意性。由于指导思想明确,采取措施得力,监督机制健全,第二阶段的老城区危房改造工作有了明显成果。一间间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卫生条件良好、适宜于藏族居民居住习惯的崭新民居出现在老城区内。它们既与八廓街古老的三级文物保护建筑风格协调,又大大改善了拉萨老城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广大城市居民从低矮、阴暗、潮湿、危险的住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卫生、舒适的新居,老城区改造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公元2000年12月,大昭寺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列,从此这项工作步入了新的层面。拉萨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于2002年3月11日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拉萨老城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城关区区委书记热丹担任组长,与改造工作有关的14名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2002年4月17日正式启动新一轮老城区改造工作,这是拉萨老城区改造工作第三阶段。

  对这次老城区危房修缮改造工作,市政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危房改造与拉萨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相结合;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地位和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相一致;设计风格与传统建筑文化相协调,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和传统建筑特色。拉萨市老城区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在具体实施市政府这些要求时坚持了“两个必须和两个不能变”的工作原则,即老城区基础设施必须改造,老城区传统建筑内部设施必须改造,以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老城区整体街巷布局不能变,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的外观风貌不能变。工作原则确定之后对老城区建筑进行深入细致调查,邀请各方的专家进行认真论证,正式提出对老城区内9处具有较高价值的传统建筑和47处带有险情的居民住房进行维修改造,投资7000万元,分两年时间完成。这次维修改造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均在老城区保护范围内,占老城区总面积的5.4%。其中需要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保持风貌”原则进行修缮改造的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占此次修缮改造建筑总面积的40%。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艰苦努力,这项计划初见成效。

  进入第三阶段老城区危房改造工程中的邦达仓、帕拉、归桑孜、朗嘎努四座大院是拉萨市人民政府列入拉萨市第一批93处挂牌保护宅院名单中的重要建筑。拉萨市老城区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这四座大院的修缮工作特别重视,在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2年5月28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将这四座建筑修缮任务按照招标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结果邦达仓大院修缮工程由拉萨市城关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担,其余三座由城关区古艺建筑公司承担。拉萨市老城区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于承担这四座大院的施工单位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开展修缮工作。位于八廓街周边的这四座建筑,从施工角度上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两个施工单位组织精兵强将,严把各个环节的技术关,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些藏式建筑在材料运用上,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从建筑外观和屋内布局安排上来看,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民族特色,这样既符合藏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又提高了居住生活质量,同时保留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质。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这种做法,在拉萨老城区危房修缮改造工作中广泛采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专家的好评。2002年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吴良庸先生和周干崎先生进藏视察八廊街的时候给予了充分肯定。

  如今,这些沐浴了百年风雨的古老建筑焕发出青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八廓街区。如果你到八廓街逛逛,你总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的这般赞美:“这些房子真漂亮,真羡慕在这里居住的人们!”

  作者:谭斯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