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坠楼老人拒开门救助续:老人郁郁而终(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04:4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老人的离世让亲人悲痛欲绝。本报记者王天志/摄 老人去世的成华区花径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市民正在围观。本报记者王天志/摄 二楼老人心绞痛猝死 昨日上午,63岁的老人邱顶香突发心绞痛,在花径路社区医院离世。 邱顶香的小儿子杨前木称,老人生前身体硬朗,昨日早上9时下楼买油时没有任何征兆,回来后突然喊心口疼,家人立即将她送到社区医院。不到1个小时,老人走了。
杨前木的身边,63岁的母亲已经穿上寿衣,按家乡的习俗,脸上盖着一叠草纸。 花径路社区医院医生王棱说,老人10时50分左右被送到社区医院,当时她大汗淋漓,初步诊断为急心痛。12时许,心脏停止跳动。接到求助的铁路中心医院医生赶到时,老人已经死亡。死亡原因是:“心绞痛猝死”。 邱顶香的大媳妇说,9年前老人从泸州农村来到成都和儿子一起生活,不识字,对成都的认识仅仅是小区和附近的马路。由于老人生前一再说自己死后要回老家安葬,昨日下午3时许,老人的遗体被抬上面包车,起程赶回老家。 最后四天 度日如年 第一天 杨前木说,从10日上午小工皮青文坠楼后,家里遭到了几百个人的围攻,甚至有人用砖头砸他们居住的2楼。 10日晚,邱顶香和大儿子杨前军一家共7口人“逃”出了河滨丽苑,“投靠”弟弟杨前木,一家10口人挤在了一起。就在那晚,邱顶香和家人同时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事发后,抱着孩子的邱顶香从2楼的窗户里探出头。然后画面切换,是一大片群情激愤的面孔和悲伤的死者家属。 老人一直在说:“我气得不得了。” 10日的中午和晚上,她粒米未进。深夜,她坚持睡沙发,然后,一夜未眠。 第二天 11日,老人常常坐在椅子上发呆。除此之外,便是守着电视,关注着事情的每一点进展。很少进食。 第三天 12日,老人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从早到晚她反复地询问家人同样的话,她非常想知道的是:这个事情怎样才算结束。 第四天 13日晚,老人再次守在了电视前,等着关于小工坠楼的最新进展的报道,电视里出现法学专家讨论:“2楼住户没有太大的法律责任……” 直到此时,老人终于有些释然,但依然紧张。当天媳妇付善润提出晚上回家住,遭到了老人的拒绝。 去世前 据杨前木介绍,昨日早上,母亲吃了一个糖鸡蛋,一个核桃和一点水果。9时许,母亲到百岗小区门口买油,回去时在楼下遇到姨妈,和姨妈说了一会儿话,话题仍是小工坠楼的事。老人的原话是:“我确实想不通。” 姨妈安慰几句后,老人独自回家,随后很快发病。 相关表情 坠楼者家属:我们不会幸灾乐祸 “如果她是因疾病而死,我表示同情,而不会幸灾乐祸。” 昨日下午5时许,坠楼小工皮青文的父亲皮德辉如是说。皮德辉此趟是专程来成铁中心医院为孩子开死亡证明的。他坦言自孩子死后,他一直两腿发软。而陪伴皮德辉前来的3个亲人则对此保持沉默。几人对邱顶香的记忆,更多的是事发当天(10日)的下午,面对一片指责之声,一脸无辜的邱顶香偶尔推开窗户申辩(也有邻居将此介绍为对骂)的场面。 1楼太婆家属:母亲正在医院,我很担心 而该事件的另一重要当事人80余岁的卓志芳一家则再次回避面对公众。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4天以来,卓家似乎和双水碾社区断绝了所有联系。18岁的何旭只透露奶奶和自己现在都住在姑姑家。卓的儿子何志伟在致电本报时说,老人正在医院,他现在住在招待所里。听说邱婆婆死亡的消息,何志伟感到很震惊。他说他也很担心在这种冲击下,母亲能否扛祝何旭则称,为打这个电话,父亲跑了很远才找了一个公用电话。 邻居:邱婆婆死得有点无辜 对邱婆婆之死,在邱婆婆原住的站北北街42号小区2栋外看守车棚的朱崇荣大爷非常吃惊和惋惜:“压力太大了,(死得)有点无辜。”他告诉记者,邱婆婆才搬来不久,他对她不太熟悉,但在他看来,邱婆婆的脾气比一楼卓婆婆要爽直和火爆些。 而小区内几个正在议论邱婆婆之死的太婆看到记者,言语变得很谨慎,不愿过多评价。小区外很多打麻将的人在哗啦作响的推牌声里,偶尔会飘来这样一两句“唉,太快了”…… 卓婆婆曾经的“麻友”何大爷在听说了邱婆婆的死讯后,格外担心卓婆婆的身体。他告诉记者,卓婆婆一家搬来小区两年多,平常说话让人感觉“比较有文化”。对于卓婆婆的过往和家庭生活,他并不知情,因为卓婆婆从来不讲,“保密得很”。 记者调查 如遇陌生人 大多老人不随便开门 “陌生人敲门,你会开门吗?”在小工坠楼事件发生后,记者在事发小区内对20名老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大部分人表示,他们会有针对性地对待,不会一味拒人于门外。 7栋的王婆婆称,儿女上班后,她经常独自一人在家。因为有儿女的忠告,她一般不会开门。调查中,有16位老人称儿女曾就这个问题专门叮嘱过,不会随便开门,这占统计人数的80%。 一位罗姓大爷表示,他一般会通过门上的猫眼来判断门外来人的情况,如果事情特殊、请求合理,他肯定会开门。 调查中,共有18位老人的观点与罗大爷一致,他们认为,儿女的叮嘱是对的,但对陌生人开不开门,还得凭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会一味拒人于门外,这占统计人数的90%。另外,也有两位老人称,他们不会对任何陌生人开门,原因是此前曾被陌生人骗过,对陌生人很反感。 对于2栋1单元出现的这种情况,被调查者中有18位老人称,他们肯定会开门,“大家都是有儿有女的嘛”。有一位老人不愿发表意见,另一位则忌讳“死人从屋子里抬过”。(辜波 高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