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0:47 哈尔滨日报

  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副市长方世昌

  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特别是税费改革之后,农村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繁重了。乡村财务管理、推进一事一议、化解乡村债务、发展劳务经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稳定、解决土地纠纷、发展公益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等问题都突出地摆在了面前。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建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要解
决这些问题,虽然需要多方面努力,但关键在于提高乡镇干部的行政能力和水平,尽快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因此,在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须把提高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和水平作为重要的课题来解决。

  一、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必须尽快更新行政理念

  乡镇作为我国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政权,计划经济时期,其主要职责是扛上级指标,同时直接指挥和组织农民完成上级指令。过去的乡镇干部都是司令员、管理者,行政的方式是“卡、管、统”。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农民、企业是市场主体,拥有经营决策权,下指标、卡任务没用了,除了制裁违法行为外,不允许再采取强制手段,干部主要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有效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必须尽快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走出来,树立新的行政思维和理念。

  要变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计划经济是全国一盘棋,“一个大本管天下”,对上负责实际就是对下负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这种理念不行了,迫切需要变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即对群众负责,亲民爱民。如果忽视本地民众利益和心声,单纯完成所谓“上级任务”,肯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据了解,现在,“两免三补”政策虽然缓解了农村干群矛盾,但有些地方还不是那么和谐。其主要原因是那里的同志仍然在搞所谓对上负责,不对当地百姓负责,这种理念和行为,群众当然不买账。因此,必须抛弃“官本位”,丢掉“官”观,放下“官”架,除去“官”气,真正作人民的公仆。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谋划好、保护好、实现好,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施政理念和标准,做真正让农民得实惠受益处的事,树立起乡村党组织和干部的威信。

  要变“包打天下”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无限政府、万能政府,应该而且可以“包打天下”。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还“由我做主,包办一切,包打天下”不行了,它直接导致干部不作为或乱作为,也常常造成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状况。在目前条件下,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干好,不可能。追求上下对口,自成体系,平均使用力量也不行。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准确定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大展作为。而对那些需要由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去做的事,要放心、大胆地交给他们去做,尽快支持他们“上位”、“到位”,实现“自治”。真正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及时到位。

  要变“管理”为服务。过去一直讲“管理就是服务”,没人说不对,因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薯”,政府有管理职能,管理不好,也是失职。但是,不能把管理和服务等同起来,甚至混为一谈。管理就是管理,服务就是服务,这有严格的界定。尤其是对乡镇政府和干部而言,更不能一味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当前,有些乡镇干部“放散羊”、不作为,其原因就在这里。因此,必须转换观念,“管不了老百姓”,就要下功夫把服务开展起来,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帮助市场主体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要变出主意“支嘴”为身体力行。过去,“出主意,用干部”,这是领导者的行为准则。但是,长此以往,有些干部养成了“善动口,不动手”的习惯。其结果是会说不会干,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一塌糊涂”,失信于民。在计划经济时期勉强过得去,而在今天则不行了,群众常常不信你那套。因此,乡镇干部不能只是出主意、支嘴,必须亲历亲为,带头干、当样板、做示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尚志市珍珠山乡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不搞强迫命令,而是乡村干部大胆试、大胆闯,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乡村干部成为产业的明白人和发展的带头人,食用菌产业成为全乡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必须摆正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一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广大乡村干部必须坚持。由于种种原因,现时有些干部背离党的思想路线,不实事求是,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群众意见很大。这种思想上的不老实,不仅导致行政行为的偏差,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事业。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克服“三个主义”,以指导正确的行政行为和提高行政水平。

  要克服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当前,突出的表现:一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些干部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情,凭个人好恶和主观意志办事,对群众的疾苦和要求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龋有些干部精神萎靡,无所用心,安于现状,无所作为,只当官,不做事。三是不负责任,遇事推诿。有些干部只图一时之利,一己之利,只交“学费”不长见识,今天“研究研究”,明天“考虑考虑”,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四是作风粗暴,颐指气使。有些干部“官”大脾气长,唯我独尊,搞“一言堂”,对群众不做说服教育工作,强迫命令,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欺压群众,等等。克服官僚主义,重要的是动脑、动身、动手,真正做到知上情、知下情、知外情,把上级政策、决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克服形式主义。做工作需要一定的形式。但是,形式与内容应是统一的,二者不能割裂,割裂则会产生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基层的突出表现:一是重声势,不重实效。有些干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喜欢搞大哄大嗡,摆花架子,讲排场,唱高调,喊口号。二是重迎合,不重需要。有些干部不顾当地实际,专门迎合部分领导的喜好,认为只要领导高兴,自己的工作就算到位了,因而习惯做表面文章,没有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放在第一位。三是重表象,不重实质。有些干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检查工作也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愿触及矛盾和问题,得过且过。克服形式主义,就要真正办实事、大事、好事,办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办群众翘首以盼的实事,办群众自身解决不了的难事,办不求名利的好事。

  要克服功利主义。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乡镇干部都有干一番事业、致富一方的强烈愿望和留一世良好政声的雄心壮志,但在实际工作摆布上,由于功利主义作怪,有时出现了许多偏差。一是急功近利。作为统领一方的领导,早出政绩,快出政绩无可非议,但是,不惜牺牲群众和地方发展的长远利益,搞短期行为,办一些不自量力的“好事”,往往得不偿失。二是贪大求多。有的乡镇在培植产业上项目上,不顾当地实际,好大喜功,贪大求多,搞“小而全”、“多而全”,样样都抓,业业都兴,结果什么都没有抓祝三是见利忘义。凡是能让上级领导满意,有利于自己提拔重用的事,凡是有利于增加小团体和个人利益的事,不管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都干;而“无功无利”、群众要求很迫切的事,也不干,甚至沽名钓誉,弄虚作假。这些虽然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克服功利主义,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先做共产党人后做事。二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三是处理好干实事与创政绩的关系,真正为百姓负责,为事业负责。

  三、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当然,“桥”和“船”、方法和手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执政目标和任务的不断变化,继续沿用一些施政的老方式、老办法、老套路不行,要以变应变,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新的施政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根据各地的实践和经验,可从四个方面入手:要探索“进村入户联系制”。过去抓农村工作基本采取的是“包”的办法,也就是常说的县领导包片、县直部门包乡,乡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屯,一级抓一级,勤查猛促。现在,还是让干部全包下来已不合时宜,而应当是更新内涵,用联系的方式,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服务机制。那么怎样联系才是有效的,面对农村分工分业、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要研究探索干部真正沉下身子、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直接对话,面对面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方式和制度。

  要探索“产业分工负责制”。“党政双打”,重叠分工或者按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工,是过去乡镇领导的主要责任制度。由于基本上照搬了上级党政配置模式,乡镇党委、政府都设主管领导,从问责的角度来看,可谓权责不明,功过不清,赏罚难办,这种制度不够科学。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交叉,再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分工,就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挚肘,难以施展,从行政这个角度看,也不尽合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有的地方乡镇领导分工,打破党政机构和国民经济部门界限,围绕几个立镇产业或一年几件大事、实事,科学合理摆布领导力量,由一个人负责,谁适合抓啥就让谁来抓,效果比较好,值得试一试。

  要探索“科技服务有偿制”。目前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技、畜牧、农机等服务体系已经远远不适应“三农”的需要,现在是当“官”的多,应付、对付的多,“白帽子”的多,技术服务走过场,农民真正需要的服务不能及时得到,这种体制和机制非改不可。要打破“官办”体制,整合人力资源,改革分配制度,倡导乡镇事业单位办实体、搞经营,把技术服务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改革,走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前段时间,省编委办调查总结了庆安县丰收乡组建农技服务股份制合作社的做法非常好,要大胆尝试,逐步过渡。

  要探索“服务对象评议制”。现在,我们是服务者,农民和企业是服务对象,服务水平高与低,服务质量好与坏,是有作为还是没作为,是好好干工作还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由服务对象来评价。把乡镇干部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行政职能的转变。因此,只有建立健全评议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评议权和监督权交给市场主体,才能保证行政能力和水平得以尽快提升。

  四、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必须提高专业素质

  目前,农村分工分业越来越快,专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民需要专业服务,而专业技术恰恰是乡镇干部的短腿,文化水平低,专业素质低,是当前基层干部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干部的政治素质,这很重要,但就为群众服务来说,提高干部专业素质更为紧迫。因此,必须把干部专业技术培训摆上乡镇工作的重要位置,使原来“万斤油”干部成为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

  要转变观念,增强经济头脑。农村干部要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尽快跳出七个圈子:一是跳出长期单纯片面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圈子,努力做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文章;二是跳出米、稻、豆三大作物生产的圈子,做好农、林、牧、副、渔等大农业的文章;三是跳出单纯面向本地市场的圈子,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文章;四是跳出“小而全,大而全”、追求自我平衡的圈子,发挥比较优势,做好特色经济的文章;五是跳出单纯就农业抓农业圈子,做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文章;六是跳出单纯催收催种等农业事务的圈子,做好为农民调整结构提供服务的文章;七是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圈子,做好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章。

  要分工择业,学习专业知识。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和工作分工,确定学习专业,广泛开辟学习途径。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农村基层干部起码要掌握一些粗浅的经济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术,根据主导产业、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确定学习内容,如棚室菜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牧业科学养殖等技术,这就是本事。如果连这些知识都不懂,你就会开会听不明白,看材料看不明白,研究致富门路研究不明白,指导群众也指导不了。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抓好农民专业技能培训。

  要系统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实践证明,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干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尤其是对新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对继续学习充满了兴趣,应该充分调动积极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统培训,通过联合办学、定向培养,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干部的素质,实现知识增殖。对那些学历较低、接受能力较弱的干部,也不能放弃,要想办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因人而异,量才施教,提高专业素质。有条件的县(市)和乡镇要对干部学习培训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系统开展学习培训,实现干部持证上岗。

  要大胆实践,带头创业致富。书本知识很重要,但光有书本知识不行,必须有实践经验。真本事是从实践当中得来的。这几年,一直提倡基层干部要在组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亲身实践,提高带头致富的能力,效果比较好。今后,要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合理布点,继续鼓励乡村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到园区创业,做个真正的科技示范户和明白人,带动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在致富群众的同时,个人也合法致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