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未来五年将调节过高收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7:48 华商网-华商晨报
未来五年将调节过高收入(图)
有效调节贫富差距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

  本报记者 王甜 摄

  新华社昨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共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该《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在文件中,首次弃用“计划”改称“规划”。

  专家认为,计划变为规划,一字之差,相当重要,规划更为科学,发展市场经济只能制订战略规划,不能像过去的计划一样,成为硬性指标;计划成为指标后,若客观情况发展变化,必须对计划相应进行调整,而规划作为战略规划,更改的可能性较小。

  《建议》认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建议》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十一五”时期要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下是《建议》的内容摘要。

  农村建设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流转

  多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放活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少取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增收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产业结构 营利性公用服务单位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大城市要优先发展服务业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营利性公用服务单位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区域协调 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

  东北要加快国企改革改组改造

  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节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用价格和税收引导资源节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体制改革 深化体制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

  国有资本向命脉行业集中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推行现代流通方式。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海外国有资产的监管。

  科技教育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和谐社会 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完善企业裁员机制,避免把富余人员集中推向社会。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

  民主法制 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保证群众依法行使权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全党同志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清正廉洁,自觉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新京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