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双流县政府推出“全民创业”计划之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7:02 成都日报

  10月18日,双流县三星镇龙星村村民王剑富首期投资的农家乐正式开张了。这之前,他卖了手机,还借了3万多元——他要创一份家业。

  今年9月,双流县推出“全民创业”计划(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不少像王剑富一样的创业者已经“动”起来了。

  经济学界把小规模、大群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蜂群”经济。双流县希望的,就是一个个的创业者像蜂群一样忙碌,就是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地毯式地生根、开花、结果。

  已经比较富庶的双流,为什么还要大打“创业”牌,培育“蜂群”经济?

  成都自古为膏腴之地,已发展成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生活条件优越,但与此相伴的是:一些人满足于小日子的观念比较牢固。随着成都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这种旧有观念被不断破除,进取、创造的激情日渐高涨。从这个意义看,创业精神、创业文化,不也正是今天正在机遇与挑战中奋进的成都人所十分需要的吗?

  欠缺的文化

  双流的目的,就是要充分释放群众创富潜能

  成都需要倡导和培育一种创业文化

  事实上,双流人已经很好地创过业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艰苦打拼,摘掉了“叫花子出在双流县”的帽子,连续9年位列四川省十强县榜首,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45位、西部县域经济竞争力评比中排名第1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殷实、舒坦。

  为什么又要喊“创业”?

  “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双流人的创业激情有所削弱,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一定程度地存在,但实际上双流的差距还很大。”县委书记谢瑞武认为。

  同是全国百强县的江苏省江阴市,2002年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是2004年双流的7倍多。

  “沿海地区,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在高效运转,每个家庭都有不断追逐财富的欲望,都有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这一点,双流还很缺乏。”谢瑞武说。

  为了让群众充分认识差距,双流县宣传、统计等部门在当地媒体上,将沿海与本地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将本地主要企业的经营业绩与沿海企业进行对比。

  “在温州,如果一个人在外面奔波,别人会尊重他;如果他挣了钱后就不再做事,别人会瞧不起他。”记者采访市委党校副校长程显煜教授时,他说温州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温州人的创业意识非常强烈,成都人应该学习他们。

  程显煜举了一个温州女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她的小孩刚1岁,丈夫有两个公司、1个店铺,她自己也有两个店铺,一年能挣100多万元。她哪怕什么也不做,日子也过得很好了。但她没有这样,而是拿出70多万元,买了车跑出租,白天自己开,晚上租给别人开。“而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挣了钱,就忙着买房、装修、买车,忙着显示自己有钱了。”程显煜说,“可是温州人想的是如何用挣到的钱再去投资,挣更多的钱,创更大的业。”

  双流的目的,就是要倡导向沿海学习,充分释放群众中蕴藏的创造财富的潜能,激发创业活力,传承并进一步培育创业文化、创业精神,让县域经济的每个细胞都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继续领跑西部。

  因此,县委、县政府推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计划。今年8月,出台了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每年拿出200万元引导、激励创业,每年公开在全县征集200个创业方案,筛选200个创业扶持对象,选择30家经营状态好、贡献份额高、发展后劲足的民营企业重点培育……

  县计经局局长江玉能认为,虽然双流经济总量大,但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只有恩威等,“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有必要居安思危,激发持续创业的精神。”

  而对“干部创事业”,不是鼓励干部经商办企业,而是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社会,干出特色,实现人生价值。

  专家点评

  邓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区域角度来讲,创业是一种文化。温州之所以成为温州,是因为温州有独特的商业文化。创业不只是个人的事,全民创业不是帮助某个人,而是倡导和培育一种创业文化。(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