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风起 云飞扬 足音铿锵慨而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1:29 三秦都市报

  “我是中国的DNA”,这是2005年5月《中国国家地理》“陕西专辑”的主题词。这里的“我”是陕西、是西安。

  孔子西行不到秦,是早在春秋时期的事情。自从秦国崛起虎视东南,扫六国,并诸侯之后,至汉唐鼎盛时期,陕西及西安几乎一直是中国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这里存留着中华历史的无数遗迹,令人神往。

  2005年10月17日—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在西安隆重召开。这是这个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也是西安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在5天时间里,来自80多个国家近千名专家学者在西安感受着古都人文吸引力的大魅,也共同会商着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计。一个个新名词,一项项新提法……从会议中心传扬开来,无不让我们备感新鲜与振奋。尤其是大会最后通过的《西安宣言》,意义非常深远。在我看来,它犹如一声撕裂长空的呐喊,宣泄着一种忍耐已久而渴望振慨雄风的激烈情怀。

  当曲终人散,我们该怎么办?是沾沾自喜,津津乐道;还是明确思路,真抓实干?这是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长期自觉关注陕西以及西安历史文化与当前建设发展如何和谐相处这一命题的文化晚辈。紧盯这次大会是我近期生活的重点。推己及人,我发现这次大会也强烈地吸引着许多古城市民的眼球。大会网上的点击率超过2000万,访问人数超过100万。有这么多民众的参与,这是大会成功的重要标志。在酝酿写作这篇综述和反思稿件时,我曾设想过几个思路。

  一是对比共建法:这里包括古遗址与新理念的对比,东方与西方、中文与英文的对比,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这种和谐共生集中体现在会议最后的新闻标题———“ICO-MOS通过《西安宣言》”上,韵味无穷。

  二是词语解构法:这次大会犹如一篇学术论文,关键词是其亮点。如:丝绸之路“申遗”、西安整体“申遗”、皇城“复兴计划”、设立“文化遗产日”以及将西安建成最具东方神韵的人文之都和博物馆城市的美好描绘。

  三是朝代演绎法:就是选取“周秦汉唐”这四个最能代表西安历史的朝代,来重新审视这次大会的丰硕成果。如“周”可理解为周密的组织,周到的服务,周详的论证,从而产生周边环境认同这一共识……

  但是这些想法最后都被我否定了,原因在于这种归类只能流于表面的浅薄和浮泛的激情。当大会落定,如同大唐的盛宴曲终人散,我们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沉潜下来,扪心自问:我们该怎么办!

  一位颇有诗意的外国友人说:中国是她梦中的一棵树,上海是枝叶,西安是根。根有根的奉献与光荣,但也为之透支了体力与热情。那么,我们能不能也让根以另一种不伤害自身的形式,即在守住文脉且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情况下,去迎接和享受枝头花朵和枝叶间果实所能享受到的阳光呢?

  这次大会让我们明白:文化是一个动词。表现在心态上是忍耐力的爆发,表现在创造上是生产力的张扬。

  这个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梦想,让我联想到了《西安宣言》的呐喊意义。历史让我们沉重,沉重太久就缺少热情,缺少对今天的关怀,从而使心态沦为麻木,日复一日生活在“忍”中,再包装也不过如此。但是《西安宣言》这一再次创造历史之概念的提出,却让我们明白了忍受与忍耐的区别。忍受已经失去了原动力,而忍耐则潜藏和孕育着目的性的爆发。从去年以来,我们已经有目共睹,古都西安正在一点一点的爆发,此次大会的召开,无疑是提供了一次契机,如西北狼的一声长啸,使得西安人抖落满身疲惫的包袱,开始在文化心态上获得更为强烈的爆发。

  这应该是本次大会所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它让我们知道,文化其实是一个动词。《易·贲》里有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化”字画龙点睛,它让“文”动了活了起来,犹如亮剑,直指“天下”。而要缔造这种文化的新生态局面,我们肯定将再也不能一味沉湎于故纸堆中,不能专意于笔墨间的抒情与流连;不能隔着两千年的文化

脂肪去搔现代化之痒……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去学习、学习、再学习,劳动、劳动、再劳动,创造、创造、再创造。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个急追快赶的时代,不前进必会落后,远的不说,从我们邻省来看,在本次大会的最后一天,“太阳神鸟”飞临了会场,来自四川的文物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而文物大省陕西却无缘;前一阶段,河南郑州奋力拼搏,也将“中国第八大古都”的桂冠戴在了自己头上,从而使河南在一省之内坐拥四大古都……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切都显得那么时不我待,一切都带给我们加压紧逼的力量……

  大风起兮云飞扬,传承着汉唐开拓进取精神的西安人,畅开着吞纳世界之胸襟的西安,必将扑下身来扎扎实实重铸自己新的辉煌。

  “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做主人。”我已经清楚地听到了呐喊之后传来的铿锵足音。它正在变得密集和宏大起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