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苦寻35年为见恩师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6:44 华商网-华商报

  10月15日下午,上海市一个老街区巷子口,72岁的吴爱英老人瘦小的身躯在微风中站立,望着车子开来的方向,眼里充满了渴盼。

  车来了,坐着15个中年人。为了与曾经关心自己、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见一面,他们从西安来到上海。这次相逢,他们等了42年。“快看!那是吴老师!”当大巴车向吴爱英一步步靠近时,他们中的一人惊叫起来。虽然面前这个瘦小、显得弱不禁风的老人和当年扎
着两个大麻花辫的吴爱英判若两人,但他们还是认了出来,“她的眼神没变,还是那么温暖!”

  车停了,他们抱在一起,相拥而泣……

  寻师缘

  “那碗藕粉比燕窝还好吃”

  这15个中年人是西安市22中65届3班的学生,虽然吴爱英仅仅教了他们一年,但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吴老师很照顾家庭贫困、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月霞说,家庭贫困的她总能得到老师的“优待”。

  “我当年很调皮,很多老师管不了,我总是挨打挨骂!但我特别服吴老师,她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从来不骂我们,而且还经常给我们吃的。”57岁的张东宁如今事业有成,想起这些,热泪盈眶,“那一碗藕粉,真的比鲍翅、燕窝还好吃。”

  1963年,因远在上海的母亲身体不好,吴爱英要回上海了。为了打包裹,吴老师让张东宁找根麻绳,“我当时年幼,就问老师找不到麻绳是不是可以不回了,老师说行。”张东宁说,“我没找到麻绳,其实就没找。”

  多年后,想起这些,想起吴老师的点点滴滴,张东宁后悔莫及,“真应该去送送老师,可是我没去!”42年后,师生俩再次见面时,张东宁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话:“吴老师啊!为了那根麻绳,我内疚了40多年啊!”

  寻师路

  逐一排查73位同名者

  早在1970年,张东宁便开始寻找吴老师,但当时条件差,找人像大海捞针。他说:“今年9月初,同学聚会时,同学们再次提到吴老师,又触动了我寻找恩师的念头。”

  于是,张东宁便托在上海的朋友开始寻找,在报纸上登了3次寻人启事,可惜吴爱英没看到,“我们在公安局里查到了73个名叫吴爱英的人,然后根据年龄、简历等情况逐一排查,终于找到了吴老师。”得知找到老师时,张东宁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同学们。

  当天晚上,张东宁拨通了吴老师家的电话,“孩子呀!你们还惦记着老师啊!”电话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时,他哭了。

  寻师情

  把温暖带给更多人

  “我的孩子们啊!没想到他们还记得我!”21日上午,记者拨通吴爱英老人家的电话时,老人依然难以掩饰重逢的激动,“我整整激动了三天!”

  前些日子,吴爱英每天都能接到学生们的电话。“吴老师,我还记得,我生病时,您让我躺在床上,喂我吃药!”“吴老师,三八妇女节时,您把班里的女生叫到办公室,给我们吃小豆豆!”“吴老师,……”记忆已经模糊,当学生再次提起时,吴爱英感动不已。“我只是尽到了老师爱学生的基本做法,没想到他们能记这么久!”她哭了。

  “看似平淡,可觉得很温暖!”张东宁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将温暖带给我周围的人。”这是吴老师对他的影响。本报记者刘海宏卫晓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