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短命材料”断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7:1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刘秀品

  有位朋友在机关当差,他对自己的工作作了如下“总结”:我每年所写的材料至少有300份,每份平均2000字左右,一年约60万字,这还不包括写会议通知和代笔为领导发表论文。如果把这些全部计算在内,我一年写的文字材料约100万字,可以出一本1000多页的厚书了。尽管“材料等身”,可我那位朋友仍十分痛心地说:我们写的许多文字材料,生命力都很短暂,有
的就那么十几分钟,领导念一遍就“短命”了。

  此君提出“文字材料的生命力”问题,的确发人深省。

  其实,文字材料是最有生命力的。“仓颉造字而夜鬼哭。”为什么仓颉造出文字后连凶恶的“夜鬼”都要哭呢?因为白纸黑字,哪怕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夜鬼”,都惧怕做了坏事恶事后,文字会记录在案,秋后算账。这说明文字不但有生命力,还有震撼力、攻击力。写材料就是做文章。古人对文章的评价很高——“文章千古事”。写文章是千古的事业啊,算得上“不朽”了。人的躯体不能千古,文章就不同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躯体虽早成朽土,可他们的文章却光照日月,历千古仍熠熠生辉。可见,文字材料的生命力是最强的,可以万古不朽。

  而现实中,有的文字材料的生命力短暂,短得只有那么区区十多分钟,短得只从领导的嘴巴里过一遍就呜呼哀哉了,这实在是一种悲哀。试想,现在由秀才们辛辛苦苦准备的一些所谓的材料,有的领导有口无心地念,或把数据念错,或把文字念“别”,而听材料者身在会场心在外,大会下面开小会等等。如果是这样的材料,其生命力不打折扣才怪。那些文字材料的生命力只有那么十几分钟,也足以充分证明我们的某些材料质量不高,作用不大,是文字的堆砌,是作家王朔戏说的“码字”,是搞的文字游戏。一句话,是典型的“短命材料”。

  构成生命的材料是时间。写那种“短命材料”,浪费了写手的生命;念那种“短命材料”,浪费了念材料者的生命;听那种“短命材料”,浪费了听众的生命。可见,炮制生命力短暂的材料,不但浪费众多人的生命,也浪费了社会的有限资源。写、念、听、看那些材料,需要时间,印制那些材料需要纸墨和印刷工具。有资料显示,我国政府在一般公务方面的财政支出比重高达24.7%,是世界各国当中最高的。肯定地说,我们能在这方面“夺冠”,大概与我们不少的政府机关层层炮制那种“短命材料”不无关系。因此,无论基于何种考虑,都是该让“短命材料”断命的时候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