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艰苦跋涉学生活 报道引发热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0:33 大众网-鲁中晨报 | |||||||||
本报淄博10月23日讯(记者 毛琳琳)本报今日A15版以“‘问题孩子’艰苦跋涉学生活”为题报道了一些厌学逃学、上网成瘾的孩子被送进一家训练营徒步长途跋涉“重新做人”的事情。此事引起市民强烈反应,很多读者打来热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淄川一名姓单的家长打来电话说,他儿子今年17岁,高一才上了几个月就辍学了,整天上网。如果行走等一系列的训练能让孩子真正戒除网瘾,他愿意让孩子多吃些苦头。
张店的徐女士:孩子上网、逃学都不是一时养成的,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能吃苦能走路,并不代表他们能忘记网络的诱惑,并且吃苦跟上网也没有什么联系。这样长距离的拉练对于孩子来讲太残酷了,有变相体罚的意味,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精神。 而部分中小学生对这种“魔鬼式训练”表现出了反感。 张店区的小张今年上初三,他说上网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一些家长总是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就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上网成瘾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孩子这样,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对于这种特殊疗法,小张更是不能理解,他认为网瘾是一种病,根源在于心理而不是身体,所以这种方法估计起不到作用。 张店一中一名初一学生表示,步行训练和对沿途自然、人文景观的学习都无法起到最根本的教育作用,“送孩子到那种地方去的家长肯定是病急乱投医”。 张店一中一名徐老师: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好的,但未必就能达到既定的目的。 淄博实验中学的赵老师:训练营的做法非常好,可以让孩子在长途跋涉中为了一个目标不断努力,锻炼进取心,是新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尝试。 (a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