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母亲为乱伦残杀儿子碎尸 死刑女囚吐出惊天大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5:59 水母网

  她杀死了她的丈夫,依法被判处死刑。求生的欲望,迫使她说出烂在心里的旧事。于是,一起母亲残杀儿子并碎尸、掩埋的重大案件大白于天下——

  从10月18日起,沈阳市公安局在局属各个监管场所开展轰轰烈烈的在押人员坦白检举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瞩目。记者专程来到沈阳市女子看守所采访,意外获知管教员赵延玲在2002年在押人员“坦检”活动中侦破一起亲母杀子奇案的线索,就独家采访了赵延玲。赵
延玲身材颀长,容颜俏丽,要不是穿着警服,很难相信,她就是女子看守所的管教员。她说,自己沈阳大学毕业后,就考进沈阳市看守所女子监区,转眼已是五六年了,破获那起案子还得从女囚张红旗说起。

  杀夫女囚的不幸遭遇

  张红旗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自知死罪难免。刚进女子看守所时她的情绪特别烦躁,不吃不喝,无故和别人大吵大闹,有时半夜突然嚎啕大哭,搅得同监舍的人没法睡觉。身为管教员,赵延玲非常了解张红旗此时的心情,她看过张红旗的案卷,知道这个女人的不幸身世。从人人羡慕的富婆沦为人人唾弃的阶下囚,巨大的心理落差,会使张红旗产生对家人的愧疚和对自己的痛恨,进而导致轻生。赵延玲就耐心地找张红旗谈话,稳定她的情绪。

  “你别为我操心了,我求求你们快点枪毙吧!”

  “别人你可以不想,你不想女儿吗?”

  张红旗听到“女儿”两个字,眼前马上浮现出女儿娇小可爱的模样,眼角湿润了。女儿,让她魂牵梦绕,在这个世界上她什么都能舍弃,惟有女儿不能舍弃。恰恰是可爱可怜的女儿,改变了张红旗的命运。

  张红旗是家中惟一的女孩,爹妈爱她如掌上明珠,结婚后拥有幸福的家庭。丈夫全家都做买卖,生活条件没说的。张红旗聪明伶俐,很会讨公公、婆婆喜欢,丈夫也对她疼爱有加。所有的甜蜜、幸福,伴随着女儿的降生,通通化为乌有。丈夫是家里独根苗,公公、婆婆指望张红旗生个男孩,延续香火。谁料张红旗生个女孩,丈夫全家人一下子从“三伏”降到“三九”,个个冷若冰霜。丈夫根本没理产房里的张红旗母女,拂袖而去。张红旗带着女儿回家时,也没有人搭理她。“我生女孩有什么错,你们这样对待我?”张红旗和丈夫讲理,却招来丈夫的拳打脚踢,让她带孩子滚得远远的。张红旗带着女儿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等丈夫心情好的时候再说。孩子满月了,张红旗母女回到家,仍然饱受丈夫全家人的白眼。丈夫从不正眼看孩子,动不动就骂老婆不中用。张红旗忍气吞声。幻想着丈夫有朝一日回心转意接受自己的亲生骨肉。

  日子一天天延续,张红旗一天天失望。丈夫已经由最初的厌恶转为仇视,恨不得张红旗母女从他眼前消失。她们不得已离开家,生活成了问题。张红旗绝望了,几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孩子怎么办?渐渐地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张红旗找孩子的爸爸要钱,钱没要来,反而挨顿臭骂。张红旗咽不下这口气,亲手杀死了曾经爱她疼她的那个男人。

  沟通大墙内外的亲情

  杀了人,张红旗锒铛入狱,万念俱灰。她只求快点判她死刑,一了百了。管教员赵延玲多次找她谈话,谈她的父母、女儿,张红旗封闭的心扉开一条缝隙,洒进一缕阳光。是啊,自己死了,解脱了,亲人谁管?张红旗说,最想见见女儿,赵延玲问她女儿在哪儿,她说女儿在儿童福利院。

  赵延玲立即向所长徐艳汇报,徐艳放下手头的工作,和赵延玲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红旗的女儿芳芳。芳芳长得很漂亮,和妈妈一样聪明伶俐。孩子听说眼前两位阿姨从关押妈妈的女子看守所来,哭着要跟阿姨去看妈妈。徐艳和赵延玲再也止不住眼中的泪水,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们把芳芳的照片带给张红旗,照片上女儿穿着好看的衣服,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张红旗失声痛哭。见到女儿照片,如同见到女儿,张红旗踏实多了。赵延玲抓住时机,继续做她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她,张红旗体会到了高墙电网里的温情。自己杀了人,早晚判死刑,管教员这么苦口婆心,自己再不认真悔罪,对不起政府。张红旗打消了寻死觅活的念头,世上还有值得她留恋的美好情感,要争取活下去。

  2002年9月,张红旗一审判处死刑。

  接到死刑判决,张红旗情绪很坏,莫名其妙地吵闹。想到马上就要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挨枪子了,她不禁留念世间的一切,留恋孤零零一个人生活的女儿。这时沈阳市公安局在女子看守所内大张旗鼓开展坦白检举活动,冥冥之中张红旗似乎看到一线希望,那是她发数万遍毒誓宁死不说,准备带进棺材里的秘密。

  “检举了,真能减罪?”张红旗悄悄问监舍其他人。

  张红旗的一举一动都在赵延玲视线之中。初期工作,使张红旗走出“求死”的沼泽,平静地走过诉讼过程,一旦死刑判决下达,她的“求生”欲望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抓住张红旗急于求生的心理,辅以政策攻心,有可能挖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说不定张红旗因此获得减刑的机会。赵延玲找张红旗谈话,向她宣讲政策,介绍以往因检举他人犯罪获得从轻处理的例子。张红旗迟迟疑疑,没有反应。赵延玲没有灰心,继续找她谈话。一连谈了三四次,张红旗对自己隐瞒他人罪行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终于鼓足勇气,把埋藏在心底5年之久的秘密和盘端托出。

   五年前的母亲杀子奇案

  张红旗从不愿提起自己的哥哥,因为哥哥和三姨之间有悖伦理的情爱让她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张红旗的哥哥和三姨年龄差不多,他们偷偷相好挺长时间,被三姨夫知道了,三姨夫愤而离婚,撇下老婆、儿子远走他乡。三姨成了自由身,张红旗的哥哥当然高兴,两个人不顾大家反对,搬到了一起。为躲避身边人的指指点点,他们索性搬到盘锦市,租间房子,大大方方过日子。一来二去三姨的儿子13岁了,13岁的孩子什么都懂了,他无法容忍表哥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生活。于是母子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张红旗的哥哥夹在中间很难受,本来身兼外甥、情夫、表哥、继父这四种角色就够尴尬的了,他向着谁说话都不行。

  三姨有点怨恨儿子,小小年纪好好活着呗,管得着大人的事吗。可无论俩大人怎么努力,孩子就是在中间“打横”。三姨恨死了儿子,觉得有儿子在,她就没好日子过。要想和情夫长相厮守,除非儿子“嘎嘣”死了!一天傍晚,孩子放学回家,三姨正要烧火做饭,娘俩没说两句又“顶牛”了。气得三姨眼睛发蓝,趁孩子不注意,抡菜刀将他砍倒,孩子见妈妈下了狠手,一个劲儿哀求,三姨已经疯狂了,菜刀如雨点一样落下,直到把他活活砍死。

  孩子死了,三姨喘口气,说:“看你还管闲事不?”她拿起菜刀,把孩子肢解了,琢磨着怎么处置尸体。这时张红旗的哥哥回来了,见状吓得魂飞魄散。三姨冷笑着说:“怕啥,还不帮把手!”他犹豫一下,找把铁锹,在厨房就地挖个坑,两个人把尸体埋了。过段时间,他们又搬到新民市住,靠倒卖大米维持生活。

  当张红旗得知三姨杀了亲生儿子,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她真下得了毒手!为了哥哥,为了三姨,也为了全家的名声,张红旗发誓隐瞒到底,决不透露半个字。哪知命运就这么作弄人,张红旗因杀死亲夫被判死刑,自己死有余辜,而三姨为了所谓个人“幸福”竟砍死、肢解了自己的儿子,却一直逍遥法外,那孩子死得太惨啦!张红旗抱着一线希望,向管教员赵延玲检举5年前三姨杀子一案。

  赵延玲弄清案件的原委,向所长徐艳作了详细汇报。徐艳又把案件汇报给上级部门。沈阳警方迅速传讯涉案的那对男女,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案情就真相大白了。刑警赶到盘锦,按作案人指认的地点,挖出来一具被肢解的遗骨,5年前被亲生母亲杀害的13岁男孩沉冤得雪。杀人凶手及帮凶均被绳之以法。

  死缓女囚真诚的鞠躬

  张红旗检举了三姨杀子案,自己又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本来哥哥和三姨生活得很和睦,由于自己想戴罪立功,造成哥哥判刑,三姨也得枪毙。同时张红旗的家人也知道张红旗在看守所检举了这件事,纷纷谴责她:“你枪毙就枪毙得啦,还把家里人牵进去!”张红旗后悔自己过于冲动,又担心政府说话不算数。赵延玲和所长徐艳多次找张红旗谈话,劝她打消顾虑,政府说话肯定算数。

  徐艳及时研究张红旗的心理状况,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让她卸掉包袱,鼓足生活的勇气,度过最难熬的时期。徐艳和赵延玲再次来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红旗的女儿芳芳。芳芳见到两位警察阿姨,急切地问妈妈怎么样,她好想妈妈。徐艳说妈妈很好,妈妈让芳芳写信。芳芳当场给妈妈写信,让妈妈放心,女儿12岁了,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了,希望妈妈快点回来。儿童福利院负责人说,芳芳比别的孩子成熟、懂事,学习特别好。

  张红旗看到女儿的亲笔信,不禁泪雨滂沱,女儿的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妈妈的思念。赵延玲介绍芳芳在儿童福利院的情况,张红旗听了,“扑通”一声跪倒在赵延玲面前,忍不住大哭一场。平静下来之后,张红旗解脱了。

  鉴于张红旗积极检举他人违法犯罪,协助警方侦破一起杀人碎尸大案,戴罪立功,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作出决定:张红旗由死刑减为死缓。

  消息传来,徐艳和赵延玲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张红旗,张红旗又惊又喜,涕泪长流:“女儿,妈妈活下来啦!”监舍里的人也替她高兴。

  2003年春天,张红旗被投送到监狱服刑了。临行前,张红旗给女子看守所所长徐艳和管教员赵延玲深深鞠躬,再三感谢她们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给了自己生活的希望。并表示好好服刑,争取早日和女儿团聚……

  赵延玲讲完这个故事,眼窝已经湿润了。她说,张红旗经常来信,介绍在监狱服刑的情况,还谈到活泼可爱的女儿。作为管教员,不但要忠于职守,还要尊重每个在押人员,管教员的言行,关乎政府的形象。听徐艳所长说,通过赵延玲做张红旗的工作从而检举破案,赵延玲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今年5月,赵延玲和另两位警花代表沈阳市公安局参加辽宁省公安厅大练兵比武,获得集体第一名。如此看来,赵延玲的确不凡。(杨清林)

  责任编辑:邱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