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独居老人生活现状大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7:46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李花

  【金陵晚报报道】 23%的老人想跟儿女住在一起却难以如愿,52.5%的老人则习惯了独居,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近日,玄武区老龄委对辖区内独居老人情况进行了大调查。玄武区总共有6.3万位老人,独居老人达2412位,所占比例已经很高。调查数据中还有一个数字令人意外:独居老人中仍有22.5%需要养成年下一代。

  ■数据一:52.5%不愿跟子女住

  据介绍,本次调查的独居老人中,有子女的2186人,占90.6%,无子女的占9.4%。在2186位有子女的独居老人中,愿意或者较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有502人,占23%;不太愿意或不愿意的有1148人,占52.5%;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36人,占24.5%。

  在不愿意与子女居住的独居老人中,认为分开住自由的占35.5%,认为怕给子女添麻烦的占21.4%,子女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的占20.5%,因为与子女关系差的却很少。调查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较好或很好的有1640人,占66.8%,一般和说不清或不好说的有642人,占29.4%,差或者较差的有84人,占3.8%。

  ■数据二:22.5%还要“老养小”

  调查数据中,有一个数据让人意外:子女都成年了,还要年迈的父母来养,成年子女经济上需要老人负担的有492人,占22.5%。

  据调查,独居老人生活费来源的主要途径是以退休金、子女资助、社会救助(低保与五保) 为主。

  经统计,有子女的独居老人,2004年一年得到子女资助的有1420人,占65%。资助金额在500元以下的有652人,501元—1000元之间的有376人,1000元以上的有392人。没有得到资助的有766人,占35%。

  然而,在独居老人中“老养小”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调查显示,成年子女经济上需要老人负担的有492人,占22.5%。负担的主要原因有子女下岗(24.8%)、身残、智障(12.2%)、学生(17.1%)等。

  ■数据三:25.1%经常感到孤独

  此次调查显示,生活中独居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的高达25.1%,偶尔有孤独感的占28.7%。在就医便利程度方面,有20.6%的独居老人认为不方便或者很不方便,其中,没有人陪和交通不便是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独居老人经常去的活动场所是室外空地、公园、市民广场、老年活动室和村头、村里小商店,还有9.5%的人哪儿也不去。

  ■数据四:40.9%不愿进养老院

  在独居老人中,有988人(40.9%)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有16.2%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其余的持无所谓态度。主要原因有经济上承担不起(28.3%)、不自由(24.6%)和怕对子女有不好影响(8.3%)。

  在一起老磕磕碰碰

  姓名:孙绍亭性别:男年龄:75岁住址:金陵小区不住一起理由:双方都不愿意住一起

  见到孙绍亭老人,是在明故宫广场,他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不愿意与跟子女过,子女也不愿意跟他们过,但因为房子小,所以他和老伴在外面租了10多个平方的房子,他们情愿每个月付200多元的房租。

  孙绍亭说,他已经75岁了,有5个儿女,4个儿女在南京,和孩子们分开住已两年多了。住在一起时,经常有很多矛盾,自己和老伴都喜欢唱京剧,有事没事就开着半导体跟着一起唱,可儿子媳妇吃不消。如果孙子在家,他们老两口就必须有一个人在家看小孩,负责小孩的吃饭……

  “实在是太累了,我们决定出来住。”孙绍亭感叹很多,“分开两年多才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平时在家,想拉二胡就拉二胡,想出去唱京剧就唱京剧,我这次约了好多票友,到江都去聚聚。过得有滋有味。”

  孙绍亭告诉记者,在一起老磕磕碰碰,现在倒是很好,每次逢年过节,孩子都回来,感觉很幸福。

  不习惯要进门脱鞋

  

  姓名:樊和金性别:男年龄:76岁住址:居安里小区不住一起理由:孩子愿意,自己不愿意

  凌晨6点钟,居安里5号三单元107室的灯就亮了,76岁的樊师傅和77岁的老伴就起床了,“还在刷牙!”“马上来。你今天要吃什么啊。”这是他们老两口早晨起来的对白,声音很大。

  樊师傅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的习惯,大嗓门惯了。因为一会,他要和老伴出去锻炼身体。6:30,老两口出门了。7:30,樊师傅和老伴从菜场买完菜回来了。

  说到不跟子女住一起,樊师傅说,到子女家要脱鞋,在自己家进出门不用脱鞋。虽然子女很孝顺,都让他们俩去住,但是他们老觉得不习惯,害怕打扰到孩子们,毕竟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很多习惯不一样。

  “我们喜欢早起,可是孩子们并不喜欢,我们喜欢大声说话,可是孩子却要休息。”

  天天巴望儿子归来

  姓名:吴瑞鸣年龄:104岁性别:女住址:秦淮区边营不住一起理由:儿子不愿意带自己

  穿过一个个小巷子,终于找到了老寿星吴瑞鸣的家,她已是104岁的老人了,与别人家的“老宝贝”相比,这个老寿星却没一个子女在身边。老寿星常常做的事情就是,看着儿子的照片,然后站到门口,企盼着儿子能回来。在记者采访时,老寿星一直嘀咕着:我家小儿子在美国,他说要回来的,马上就回来了。保姆周阿姨告诉记者,这位老寿星已独居10年了,有4个儿子,两个儿子已去世,一个儿子在美国,还有一个儿子在上海。据说老人想跟上海的儿子过,可儿子不愿意。在美国的小儿子退休了,打算回来照顾她,老寿星非常高兴,就经常站在门口,等她小儿子回来。

  “连我都很心疼。”周保姆说,都这么大岁数了,没一个孩子在身边,真是很可怜。

  情愿养狗不带孙女

  姓名:保密性别:女年龄:58岁住址:珠江路附近不住一起理由:我有我的空间57岁的孙女士看起来只有40岁出头,身体也很健康,因为家里房子很大,女儿结婚后几次流露出想回来住的想法,但孙女士都没同意。

  前年,女儿生下外孙女柳柳,想回来和老妈老爸一起住,孙女士没同意。女儿邀请她到自家住,顺便照顾外孙女,孙女士依旧没同意。女儿后来只能请保姆带柳柳。

  与对女儿的“冷漠”相比,孙女士的宠物狗丽莎太幸福了!吃过孙女士做的排骨饭、牛肉饭后,孙女士和丽莎一起出了家门散步,小个子的丽莎毛色雪白,头上扎了四个小辫子,用五颜六色的发绳捆着,再别上四个别致的发夹。丽莎身上还飘着股淡淡的香,孙女士说,那是专门买来给丽莎喷的防蚊虫的药水。

  情愿养狗却不情愿带外孙女?孙女士说,养育外孙女是女儿的责任,她如果揽过来,一方面自我的生活空间没有了,另一方面天天在一起,带不好或教育观念不同,女儿女婿难免有意见。而狗没有任何要求,所以要解闷的话不如养条狗。

  分开了反而更亲了

  姓名:俞秀珍性别:女年龄:73岁住址:雨花台区邓府山庄不住一起理由:常为小事闹口角跟儿子媳妇分开住10多年了。“分开了,反而更亲了。”俞秀珍说。

  俞秀珍告诉记者,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为一点点小事闹口角,打个最小的比方,孙子小,她让媳妇将尿布经常拿出去晒晒,媳妇却说,要做事就自己做。“我们老了,喜欢吃烂一点的东西,可年轻人就不乐意,这不能怪他们,也不能怪我们。”现在倒是很好,媳妇老远看到就喊“妈”,而且经常会送点东西回来。

  52.5%的独居老人身患疾病

  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独居老人有1266人,占52.5%。这些疾病占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就疾病而言,高血压占25.7%,心血管疾病占14.3%,脑血管疾病占5.6%,糖尿病占5.%,肿瘤占1.4%,呼吸系统疾病(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占5.8%,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肠胃炎等)占6.0%,骨骼系统病症(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占12.7%,眼疾占4.8%,泌尿系统疾病占1.5%,老年性痴呆占0.4%。人老了,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独居老人尤为明显。调查中,最让老人担心的问题分别是生病没有钱治疗,占30.8%;其次是身体不好,占27.9%;接下来分别是生活费来源和需要时没有人服侍,分别占17.1%和13.8%。

  独居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医疗保险(728人)、自费或者半自费(998人)和公费医疗(582人),分别占30.2%、41.4%、24.1%。独居老人中,能承担医疗费用的只有434,占18%,基本能承担的有776人,占32.2%,有一定困难的有838人,占34.7%,不能承担的364人,占15.1%。

  请您记录“我的父亲母亲”

  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吴猛恣蚊饱血……24孝的故事感天动地,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重要精神,就是孝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如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现代化的生活理念下,很多东西也许悄然改变,但是,舐犊之情和返哺之心却永远都不该也不会被忘记。你是否经常会在突然的某个瞬间,为父爱和母爱而感动,那么现在,请拿起你的镜头或笔,记录下来,说出你的爱,让孤独的老人不再孤独,也让本报的读者一起来分享。照片或来信请寄:龙蟠中路223号南京报业大厦19-1李花收,邮编210002;信箱:4612345@sohu.com。同时,采访中很多不起眼的细节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很多独居的老人需要帮助,他们所求助的东西,其实往往只是一副合适的老花镜,一个拐杖或者是假牙……因此,本报今起同时开通关爱热线84612345,欢迎独居的老人们把您的困难告诉我们,让大家一起来帮您来解决。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