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走不出山的城里女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8:25 宁夏日报

  

走不出山的城里女人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共有10个街道办事处,去年有低保户7448户,其中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低保户就占到22.9%%,另外还有400多低保边缘户。一个无情的现实是:石嘴山市四分之一的困难群体集中在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其中又以三四十岁的女性居多。是什么原因让她们窝在山里走不出去?

  严酷的现实

  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位于贺兰山腹地,原本是个资源依赖性矿区。矿区内现有人口24454人,基本为矿山职工及其家属子女。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资源枯竭、效益较差的企业进行破产改制在所难免。原石炭井三矿破产改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从石炭井划归大武口区管理伊始,大武口区委、区政府就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伴随着企业改制,矿区内就业渠道变得更加狭窄,尤其是企业历年从农村招收的矿工的家属又随国家农转非政策迁入矿区,使辖区内聚集了大量失业人口,城市贫困面较大。截至2005年10月,石炭井矿区内有失业人口2172人,以年龄划分,36岁以上的1336人,其中80%%是女性,且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矿区内现有两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宁夏煤业集团金贺兰公司(原石炭井一矿)、宁夏煤业集团石炭井二矿,但如今两家企业均无一例外地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其中金贺兰矿原煤储量只够开采到2007年,公司就得闭坑关井;石炭井二矿的采煤量也只够开采15年。两矿相加起来现有职工5460人,退休人员2882人。两矿劳资科科长都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企业现有职工平均年龄不到40岁,等闭坑关井的那一天,这些还不到退休年龄的矿山职工又将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大武口区劳动就业局副局长高宗超心情更是沉重:企业最初招工时,多数招的是农村户,本来文化程度就低,等到企业闭坑关井,他们年龄也大了,想再就业,困难更多,加上他们的家属已经失业在家,真是难以想象那时他们将陷入怎样的境遇。

  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专干赵福生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说,在石炭井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中,不光政府努力,单说我们这些人,一天中常常腿跑短了,嘴磨干了,可效果还是不很明显。

  她们是最困难的群体

  为了对石炭井矿区内的就业形势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记者两次深入石炭井矿区采访。

  今年已50岁的房国军是1978年从河南农村招到石炭井二矿的。1990年,他的妻子也从老家过来,却一直没有工作。为了4个孩子的花费,她每天只能去煤矸石堆上捡煤,先捡一尿素袋卖掉,再捡半口袋背回家自己用。在煤矸石堆上捡煤是个很危险的活,弄不好会被石堆埋掉,但是,目前她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这项工作。

  52岁的吴国清1979年从河南农村招工过来,她的妻子随后从安徽农村跟来,因为没有工作,一直在家当全职太太。大女儿上大学时,她感到经济上的压力有些大,想找活干,但像她这般年龄,找工作已经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当记者建议她试着到大武口区找些家政活干干时,她嗫嚅地说:“不敢出去,一是外面租房很贵,二是怕找不上好人家。”

  在水泉街居委会二组、三组,记者又走访了几户家庭,发现所遇情况惊人的相似。

  李月娥,35岁。她丈夫是矿工子弟,1992年就地招工进了二矿。李月娥娘家在贺兰县农村,经人介绍与现在的丈夫结合,随之成了石炭井人。婚后的李月娥除到小煤窑捡过3天煤外,基本上没再工作过。用她的话说,附近找不上活干,到远处又顾不了家。

  罗秀玲,40岁,爱人是1986年从河南农村招进矿的。罗秀玲的娘家也在贺兰县农村,从嫁过来的那天起,20年了,她没再走出大山,更没有工作可干,只一次在四矿小煤窑找了个做饭的活,可没干上三天,便让丈夫拽了回去,说家里孩子不能没人管。

  关秀丽,43岁,与爱人同是矿工子弟。丈夫1979年下乡回来在矿上就了业,她则初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除有段时间给别人当小工,就没再找上工作。

  据水泉街居委会主任介绍,仅二组和三组,像李月娥这样只依赖丈夫一人工资、自己无业可就的妇女就有七八十位。

  末了她苦涩地开了句玩笑:“因为特别闲,社区搞活动特别容易,随便就把人组织起来了。”

  当然,只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不会被她们当做生活的主要内容,她们最大的渴望还是能有工作做,并且她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那就是矿区内最好能再建家别的企业,让她们不用走出去就能就业。

  绕不开的樊篱

  今年年初,石炭井矿区的失业人口还有近4000人,除去参加职业教育及培训后有组织地输出去1000多人,剩下的就是这些40岁左右的就业困难户了。

  说到这部分人的就业,石炭井街道办事处负责劳动保障工作的樊副主任体会最深。这位从大武口区劳动局才赴任不久的年轻主任,一次与惠农区燕子墩乡联系好结对子,由他们先组织矿工家属过去摘枸杞,最后尽可能留她们在相对固定的脱水蔬菜厂工作。那次他带了十几名矿工家属过去,最终没一个留下,原因是嫌工资低。其实他心里也明白,主要还是嫌离家远。

  据该街道办事处主任介绍,鼎盛时期,石炭井矿区共有人口4万多,随着矿务局下迁,居民也下迁了不少。3年后,石炭井矿区内的人口大概稳定在18000人—20000人,但剩下的这部分人正是最困难的群体,因为大凡有些经济能力的,这些年都下迁完了。再往下介绍,他的语气变得格外沉重:这部分人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大山了。

  矿山招工与她们无缘,矿区内就业渠道又很狭窄,再加上年龄偏大,她们真的是矿区内最难就业的群体。还有,不能走出去,更是制约她们就业的一道樊篱。

  现在,这部分女人丈夫的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还能养活住她们,等到闭坑关井的那一天,她们该怎么办? (本报记者 魏萍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