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传奇故事:国医大师“王小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5:4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不久前,被人们尊称为“王小儿”的王静安老人获得中华医学会授予的国医大师称号,他也成为我省唯一还在行医的国医大师。

  25日,记者来到王静安的家。在这个仅两居室的家里,年逾83岁的“王小儿”正在给慕名前来的患者看病。“王小儿”的家陈设十分简单,除了满墙的字画外,几乎没有任何高档用品。王老说,他十分淡薄名利与享受,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解除患者的病痛。

  9岁从医83岁终成大师

  出生在成都的王静安,从小由祖母拉扯大。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他开始跟师学医。提起当年学医的经历老人感触良多,那时学医一切都得从杂活做起,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扫地、倒痰盂,还得洗衣服、炒菜、做饭。由于他没有多少文化,老师就让他先从四书五经背起,然后就是背药方,一天要背十几个药方、汤头,如果背不下来,不但吃不上饭,还会“跪香”,处罚最重是用篾条打屁股。在他的记忆中,那时的生活清苦,几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肉,吃得最多的就是黄豆炒芹菜。可为了生活,王老始终没有放弃。

  几年学徒,王老对中医有了认识,也喜欢上了中医。老师在给病人开处方时,他就在一边偷偷地学,把病人的症状和老师开的处方全都记下来,久而久之,他成为了老师最得力的学生。后来,王老又先后从师当时在成都颇有名气的谢铨熔、何伯勋、蒲湘澄等12位中医,这让生性好学的他不但在儿科方面有了新的成就,还精通内、外科,推拿等。

  家住磨子桥的曾小林,一家三代都找王老看病。他还记得7岁时因腹胀去了多家医院,都诊断为肝病,但久治不愈,身体越来越坏,这让他父母焦虑不安,后来找到了王老,王老诊断为胃病,开了药方后又进行推拿,之后还多次登门询问病情,直到痊愈。现在曾小林有了自己的小孩,如果生病他还是找王老。

  60年从医看病过百万人次

  “医不扣门。”王老至今记得当年从医时老师给他们讲的话。在他漫长的行医日月中,医德始终是他坚持的原则。

  上世纪60年代,王老在成都中医院工作,由于病人太多,常常十天半月也不能回家,对自己的家人照顾很少。一次他忙完工作回到家中,才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已一天没有吃饭,早就饿得不行了,于是赶紧为孩子做饭。那时,他不仅要给病人看病,还要自己采购药材,自己炮制。对那些来自农村家境贫困的病人,他还要为病人买饭和车票,今年40多岁的李东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年他到医院看病,由于没有钱,连吃饭都成问题,王老知道后就立即给他买了吃的、用的,在病情好转后还亲自送他上了回温江的车。别看王老现在是国医大师,是全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对患者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上门诊时,一天他要看近百人,回到家中,对上门或者打电话求医的也都是耐心诊治、解答,据他家保姆讲,电话求医的一天有20多个。

  王老有个习惯,对前来看病的人,能用推拿解决的绝不开处方,必须开处方的绝不开大处方。曾多次带儿子找王老看病的张成告诉记者,在王老这里看病不但花钱少,病也好得快。至今,王老已为近百万人次患者看过病,患者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早上坐飞机赶来,看完病后又飞回去,有的实在来不了,王老就用传真将处方传过去。

  中医发展大师有话要说

  现在,王老除了看病,过着平淡的生活,每天写写字,养养花,有时也会去农家乐喝茶。

  但说起中医事业,老人不免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四川有很多好的药材,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好的治病方法,现在有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中医的传承上,力度也不够,有的优秀药工,也因为年龄问题早早就退了休,这对中医的发展都是有影响。

  而最让他担心的是现在不少医生,心里全想着如何从病人身上挣到更多的钱,动不动就是上百元的检查,动不动就是大处方。在他看来,医以德为先,没有德的医生医术再高也没有用。

  王老一生带过20多个徒弟,不少现在已成为全国知名专家。现在,在专门为他设立的“王静安工作室”里,5名助手又成为了他的新学生。王老说他教他们学医必须先从德学起。当记者问到他还会干多久时,王老淡淡一笑,说:“小车不倒就向前。”

  本报记者石小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