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警惕阅读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0:16 人民政协报

  休士(LangstonHughes)是一位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1933年7月访问上海之前出版过诗集《 犹太人的好衣服》《梦乡人》,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听说他自称见过鲁迅,但鲁迅日记和书信中均没有直接反映。1 933年8月1日,《文学》杂志1卷2号在“批评”专栏刊登了“伍实”撰写的《休士在中国》一文,暗讽鲁迅、梅兰芳看 不起黑人,因此没有像招待萧伯纳那样招待休士,也没有出席《文学》社、《现代》杂志社和《中外新闻》社为休士举办的招 待会。为此,鲁迅在盛怒之下撰写了《给文学社信》,刊登于该刊1卷3号。鲁迅
严正声明:“会见萧伯纳是招待者邀我去的 ,而这回的招待休士,我并未接到通知,时间地址,全不知道,怎么能到?即使邀而不到,也许有别种的原因,当口诛笔伐之 前,似乎也须略加考察。”鲁迅还指出:“我看伍实先生其实是化名,他一定也是名流,就是招待休士,非名流也未必能够入 座。”事实证明鲁迅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伍实”先生就是《文学》杂志的主编傅东华,而鲁迅也是《文学》的同人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同样没有直接回答他是否会见过休士的问题,只是强调他决不是“看不起黑种”的“势力卑劣的人!”

  由于这是一桩文坛悬案,加以辨析考证自然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对此毫无研究,对于鲁迅是否秘密会见过休士至 今仍无定见。最近,沈鹏年在《绍兴鲁迅研究》第27期发表了《鲁迅会见休士及其被诬事件》一文,宣布此事经他“前后考 查经历三十余年,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对于这种说法,我仍不免有几分疑惑。这固然跟沈鹏年三十余年一直作伪有关,但更 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并没有披露鲁迅会见休士的确证。

  有读者会问:该文第四节不是提供了“当年担任宋庆龄秘书的廖梦醒”转达的“宋庆龄的回忆”和“姚克女儿转告姚 克的回忆”么?但在我的印象中,廖梦醒仅仅在三四十年代在宋庆龄身边工作,当时(1960年4月)根本不是宋庆龄的秘 书,而且长期养病。从1949年到1966年宋庆龄的秘书叫黎沛华,查黎沛华的工作日记,并没有宋庆龄接受采访的记录 。1960年5月4日,宋庆龄在致王安娜信中谈到她跟廖梦醒“都是关节炎和神经痛的受害者”。1961年3月27日, 宋庆龄在致王安娜信中谈到廖梦醒因神经痛和失眠在上海住院。1962年2月26日宋庆龄在致王安娜信中又写道:“廖梦 醒患了脊椎炎,已经在华东医院住了一年多,接受牵引治疗。”目前披露的所谓“宋庆龄的回忆”,当年根本没有印入沈鹏年 整理的《鲁迅传访谈记录》,令人无法理解。至于所谓“姚克的回忆”,据沈鹏年说仅仅是贺路导演捎来的回音,也无当事人 出示的书面证据或其他旁证。因此,沈鹏年斩钉截铁地将鲁迅1933年7月5日日记中的那条记载确定为鲁迅与休士会见, 也就缺乏了有力的事实支撑。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我并非否认鲁迅有秘密会见休士的可能。我只是想告诉读者:沈鹏年目前提 供的说法,都还不足以成为判定一个历史事实的确凿证据。就连他援引的“休士写他见到鲁迅”的那句话,也没有提供任何见 面的细节,跟前文描写他跟宋庆龄会见完全不同。

  沈鹏年文章中的疑点还有一些。最令人气愤的是他说丁玲是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挂名主编,实际主编是以群。《 北斗》杂志目前并不是稀世珍品,我所在的鲁迅博物馆就有此刊物。这份文学月刊创刊于1931年9月20日,1932年 7月20日终刊。主编者明明白白是丁玲,以群(华蒂)只是该刊的众多作者之一。1931年6月23日,在《北斗》出版 之前,丁玲在致沈从文的一封信中,详细谈到了她的编刊计划,说明“这杂志全由我一人负责”。该刊创刊号的《编后记》也 敬告读者与作者:“有稿子,或信件,请寄到七浦路734号湖风书局《北斗》杂志社转丁玲。”除这篇《编后记》外,丁玲 还撰写了《代邮———致EoL》、《1卷4期编后》、《2卷2期编后》、《2卷3、4期代邮》、《2卷3、4期合刊编 后》。这些文字,都是丁玲具体编辑《北斗》的铁证。有的当年即以丁玲的名字发表。此外,丁玲还在该刊连载了她的著名小 说《水》,发表了她的诗《给我爱的》,组织并参与了两次征文活动。试问,世界上有这样的挂名主编吗?

  10月7日上午9时,我为此事询问了丁玲的丈夫陈明先生。陈老说:“丁玲编《北斗》是左联交给她的任务,得到 了鲁迅、冯雪峰、阳翰笙等人的支持。我没有听说过以群编《北斗》的事情,只知道丁玲跟以群认识,对以群印象还不错,但 没有工作关系。”丁玲编辑《北斗》的详细情况,还可参阅颜雄教授的遗作《丁玲说〈北斗〉》,载《新文学史料》季刊20 04年第3期。

  至于沈鹏年在文章中说鲁迅提名要以群担任《北斗》杂志主编,这也是弥天大谎。丁玲是在胡也频牺牲之后加入中国 共产党的。她当时对党组织的请求是去苏区,但冯雪峰请示上级领导之后,认为丁玲留在上海更为合适。她出任《北斗》主编 是党组织慎重研究之后的决定,作为一个党外人士,鲁迅怎么可能干预党组织的人事安排?丁玲主编《北斗》之后,鲁迅从始 至终给予了热情支持。据统计,在已经出版的八期《北斗》上,鲁迅用多种笔名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就多达14篇。《北 斗》创刊号上刊登的珂勒惠支木刻《牺牲》也是鲁迅推荐的。从上述事实可知,鲁迅决不可能捧以群而贬丁玲。1934年, 美国记者伊罗生准备选编中国左翼作家的短篇小说,译成英文,以《草鞋脚》为书名出版。鲁迅和茅盾为该书撰写了一份《中 国左翼文艺定期刊编目》,茅盾执笔,鲁迅修订。在介绍《北斗》的条目中,茅盾和鲁迅介绍了该刊的特色,给予了很高评价 ,并明确指出:“丁玲主编。这是那时期唯一的公开的左翼文艺刊物。”这也是对丁玲是《北斗》挂名主编的有力反驳。

  听友人介绍,沈鹏年已经是八十高龄的老人,而且长期学佛。以他渊博的文史知识,本可以留下一些有学术价值的文 章。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遵循佛教信徒忌妄语的告诫,作伪的恶习至今不改。根据我的阅读经验,沈鹏年文章的一大特色 是真伪杂糅,即在无关紧要处讲点真话,卖弄点学识,而在关键处则难免做些手脚———其主要伎俩是编造死人谈话。死无对 证,也就使得读者恍惝迷离,莫衷一是。因此敬告读者诸君:阅读沈鹏年的考证文章,要留神眼下的陷阱!作者陈漱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