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越沙漠戈壁斗雪域天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9:54 中国西藏新闻网

  越沙漠戈壁,斗雪域天险……武警交通第二支队官兵年复一年地转战在雪域高原的国家重点公路建筑工地上,修建了一条条公路,架设了一座座桥梁,打通了一道道隧道牞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险情发生时,黎卫方把战友推向了石槽,一堆堆巨石却劈头劈脑地把他埋在了下面

  中尼公路曲水至大竹卡段,地处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高山峡谷区,地形险要。施工用的2000吨水泥、250吨炸药及粮食全都靠官兵们背扛肩挑运往工地。

  代理排长黎卫方第一个在这里献身。那天,黎卫方带领一个班在“老虎口”打炮眼,从早上到晚上,他始终坚持跟班作业。当黎卫方打完最后一个炮眼准备撤离时,意想不到的险情发生了,土夹石结构的山体突然出现滑坡。“快跑!”黎卫方发现险情以后,急忙向身边的战士大喊到。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泥石流如汹涌的波涛一般,疯狂地倾泻下来。危及时刻,黎卫方瞥见不远处有个凹槽,他猛地把身边的两名战士推入槽内。紧接着,一堆堆乱石向他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

  第二个倒下的是战士冯自军。

  在征服“老虎口”的最后一次“战役”中。官兵们进行了一次大爆破。这次不是打炮眼,而是炮洞,一次用炸药6.8吨,最大的炮洞8米深,装药500公斤。一切准备就序,随着一声巨响,整个“老虎口”的“上唇”不翼而飞。“老虎口”被征服了,官兵们欢呼雀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清砟过程中,一块被震松的巨石从山顶突然滚落下来,来不及躲闪的新战士冯自军当即被砸倒在地。

  那年冯自军还不满I9岁。

  如今,中尼公路已通车,“老虎口”的狰狞面目早己不见,可人们不会忘记,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在雅鲁藏布江岸边,有两名年轻的筑路交通兵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

  身负上百斤的重荷,官兵们完成了翻越白雪拉山的壮举

  错那与印度、锡金、不丹三国接壤,平均海拔500O多米,雪峰林立。过去,从勒乡到中印国境线的杜让尚,有条当地牧民和牦牛踩出来的只能供骡马和人攀行的便道。但是,雪崩、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使本来就肢体不强健的羊肠便道,毁坏得千疮百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干脆从西藏山南地区的版图上消失。

  然而,位于中、印、锡、不四国毗邻交点上的错那县勒乡到杜让尚一带,战略位置是何等的重要。为此,中央军委、国防部授命长期担负西藏公路建设任务的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拓筑勒乡至杜让尚这条边防路。

  交通二支队的精兵强将,从圣地拉萨浩浩荡荡出发了。军车满载着施工物资和100多名官兵,抵达勒乡。再往前行,是五座山峰相连的白雪拉山横在眼前。为快速抵达施工地点,二支队很快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登山方案:一名旗手领队,探试山道虚实,为开路先锋,其他人尾随其后,以鲜红的军旗为目标,翻越大雪山。

  历尽艰辛,到了夕阳西沉、落霞飞天的时候,官兵们胜利地完成了身负上百斤重荷,徒步翻越西藏边防海拔5600多米的白雪拉山的壮举。

  机械无法运抵工地。炸下的石头,完全靠人工搬运。一块三四百斤重的石头,两名战士用拇指粗的铁丝,往棱角处一挂,抬起就走,伴着“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巨大的石头被搬除了,脚下的路也一点一点向前延伸。

  “轰—轰—”的筑路开山炮声,震撼着沉积千年冰雪的同时,也惊醒了飘浮的朵朵白云。从此,雪山峡谷不再沉寂……

  高原筑路,光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开展科技攻关、克服质量通病成为支队官兵肩上一道神圣的使命素以奇险闻名的川藏公路,塌方、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常年不断。交通二支队担负的左贡段施工任务,全线80公里,高程、厚度和灾害程度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几乎集中了滑坡、塌方等全部疑杂难题,一到雨季,泥石流、滚石等自然灾害频发,被西藏交通部门专家形象地称之为“高原公路病害博物馆”。

  开工没有回头箭。二支队很快从各施工点抽调技术精英,进行实地勘察和“会诊”。稳固下游挡墙,是这次施工成败的关键。负责技术施工的副支队长杨志龙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次,当他看到一只装满东西的麻袋在汹涌的河流中左右摇摆,却立而不倒时,杨副支队长猛然有了灵感,“何不在挡墙基础下面增设铅丝笼!利用钢筋连体,这样完全可以确保稳固性!”想到这里,他竟像个小孩一样兴奋得跳起来!

  当晚,杨副支队长就和技术部门、业主监理进行技术交流,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大家一致同意采取这个施工方案。在上挡墙增设部分导流渠,于密集的地段将挡墙砌筑成阶梯形,下游采取抛掷铅丝笼,分层围堰,逐步缓解山洪对挡墙的冲击。

  凝聚着官兵心血的“抛掷铅丝笼,分层围堰”的创新一举填补了高原公路整治滑坡的空白,对高原重要病害滑坡整治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后来,这一创举在数次大面积山洪塌方面前,都是固若金汤,经受住了考验。通过论证,其技术水准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成功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建设专家治理雪崩、大规模泥石流、滑坡群等世界性难题。

  在几乎所有的施工工程中,武警交通第二支队都坚持科技攻关,用科技和智慧来攻克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性难题。平均海拔4000米的二郎山隧道属“高海拔、高严寒、高地应力”的高原特长公路隧道,要穿越炭质干枚岩和冰川泥石流堆积层,几乎集中了世界高海拔地带隧道施工的所有疑难杂症。面对这些问题,官兵们采用先进的开挖设备和钻爆技术,在地质多变、岩爆频发的情况下,采用重型结构支顶、注浆加固和搭桥等技术措施,成功取得了全断面快速掘进、软弱围岩喷锚支护、机械化出渣运输、铺底超前、整体衬砌等多项隧道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一举创下了交通部队隧道施工单口月成洞223米以上的新纪录。此外,官兵们结合三类围岩的特性,利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方案,使岩层的稳定性达到90%左右,填补了国内相似地质条件下无法保证岩层稳定的空白,创造了我国隧道施工史上洞口交接罕见的“零偏差”和安全管理中的“零伤亡”。

  为让藏羚羊“母子”安然通过,惜时如金的官兵们破天荒地决定停工

  施工区域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工作沿线经常有藏羚羊、野驴、麋鹿、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为有效打击那些受利益驱使的不法盗猎分子,支队官兵们自发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巡逻小分队,轮流值勤,积极协助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日夜巡逻站岗放哨,成为茫茫草原上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于中国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的偏远高寒地区,可可西里是藏羚羊的集中分布区和产仔区。由于受巨额经济利益的驱使,藏羚羊曾遭到不法分子的残酷捕杀,濒临灭绝。

  每年5至6月,分布在可可西里各地的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每年可有2万多只幼小的藏羚羊降临在可可西里这片神秘的土地。

  2003年6月的一个夜晚,青藏公路往日机器的轰鸣整整齐齐地“隐藏”在营区内,所有的灯光也都熄灭了,工地上出现了少有的宁静。原来,官兵们为了让藏羚羊母子安然回归故里,免受正在施工机器的惊扰,破天荒决定夜间停工,青藏公路过往车辆也停止2小时,为藏羚羊母子让道。此举开创了部队30多年施工史上的先河,对于惜时如金的筑路兵来说,能“奢侈”享受这种礼遇的,恐怕只有这些可爱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了

  支队官兵对施工沿线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和改善,对驻地自然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榜样作用,农牧民亲切地称他们为生态环境的“守护神”。

  20年来,武警交通二支队先后参加了青藏公路的一、二、三期整治改建工程、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工程、西藏第一条参与竞标的邦达机场通县油路工程、西藏第一条优良路段(大竹至日喀则段),连续养护保通的“国门第一路”———中(中国)尼(尼泊尔)公路樟友段和1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获得了交通部科技进步奖、“詹天佑”奖、“鲁班”奖、“天府杯”金奖等荣誉,所承建的工程不但因工程质量过硬成为地方同行业施工生产的典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西部地区运输条件差的状况,为西部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