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工具”分解式改制成功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21:56 哈尔滨日报

  李雪 本报记者 薛秀颖 张秀巍

  世事难料。

  20年前,以供货商身份初识哈一工的美国格里森公司总裁约翰·帕罗蒂,考虑最多的恐怕是怎样把手中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藏”起来。

  两天前,作为控股方,他在格里森一工(哈尔滨)刀具有限公司开业庆典礼台上却郑重宣布:要把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复杂刀具生产技术转移到这里。

  这一切,缘于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下的分解式改制———将国有企业惯有的“大而全”产品体系逐一剥离,按产品确定不同项目,为每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寻找具有行业领军地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再分别组建合资子公司。如此“分散突围”,让哈一工一举多赢:创造性推动改制,产业水平一步达到国际一流,也在“退二进三”中顺应了整个城市工业空间的布局调整。

  磕磕绊绊找出路

  执掌哈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4年,崔国民为企业找投资伙伴奔波了近3年。2001年他上任时,这家哈市最老的国有企业已连续亏损多年,年亏损额最高时达6000万元。为了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更为了适应接下来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需要,崔国民从2003年起就频繁地与外商接触,但引资计划却屡屡触礁:

  首先是哈一工的大包袱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企业虽然有品牌有市场,还有“中国工具业龙头”的显赫地位,但在数亿元债务、大量冗员和企办校、企办医院等社会负担面前,一个又一个乘兴而来的考察者失望而去。

  其次是哈一工庞杂的产品结构难与国外企业对接。作为中国最大的复杂精密刀具生产科研基地,哈一工的产品有齿轮刀具、数控刀具、拉削刀具、螺纹刀具及各类通用刀具等9大类、150多个品种、两万多个规格;而国外企业尤其是欧洲企业产品专业化程度都非常高,在产品上都无法与哈一工在同一层面上对话。

  争议最大的还是控股权。几乎所有有实力的外方企业都把控股权作为投资的前置条件。这又让刚上任不久的哈一工新班子难以接受。

  谈判处于胶着状态时,在市领导和哈机械控股公司领导直接指导下,哈一工开始调整思路与观念。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来控股,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这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企业职工都有利。形成共识后,他们按照“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则,拿出了不求“国有独大”的新引资方案:向投资者承诺,合资合作的都是有效资产,至于债务和人员、企业办社会等各种包袱都与投资方无关。为增加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哈一工项目规划必须与国际接轨,即按产品特点分别立项,再分别与国外对口企业进行对接合资。

  哈机械控股公司与哈一工还做出了一个更具创造性的决定———把招商引资与企业搬迁改造结合起来,将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老厂资产变现,到哈开发区建新厂,以哈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为支持这个全市第一个进区的国有企业嫁接改造,哈开发区管委会不但及时划拨了9.5万平方米土地,还把哈一工的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分内之事。

  分分合合再崛起

  在哈一工独特的开放式改革模式下,5个招商引资项目诞生:刀具涂层项目、齿轮刀具项目、螺纹刀具项目、数控刀具项目和通用刀具项目。

  从中国到美国再到德国,哈一工仅齿轮刀具一个项目就与格里森整整进行了8轮谈判。资产评估、控股比例、人员安排和技术提成……共同的利益需要,不同的利益冲突,使双方的合作几度搁浅。

  “引进格里森,就是扫除了一个强劲对手。”这是市委、市政府及哈开发区、市机械控股公司等所有哈一工改制的参与者达成的一致意见。因为,总部设在美国的格里森公司已有140年历史,是全球最大的制齿装备生产企业,当今世界齿轮机床、齿轮刀具领域的领导者,其设备与技术均为世界顶尖水平。哈一工与其合作,不仅可使齿轮刀具做精做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且可借助格里森的国际市场体系,将哈一工产品迅速打入国际市场。

  正是这个思路,为双方最终合作铺平了道路。2005年6月16日,在第16届哈洽会上,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生产齿轮刀具项目终于落笔成文。协议规定:双方合资组建的新公司注册资本10143万元,其中格里森公司投资7100万元、哈一工投资3043万元,格里森公司控股70%。预计未来3至5年内,新公司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至3亿元。即使抛开这些数字,人们或许也能掂量出这次合作的价值: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合资合作,其对中国刀具产业质量和档次的提升是一次突破性的拉动。

  分解式改制,让哈一工的引资路越走越宽,产品直指国际品牌。除了齿轮刀具项目外,刀具涂层项目已经与德国PVT公司合资,双方共同组建的哈尔滨一工普维特镀膜有限公司已于今年初在哈开发区正式投产;螺纹刀具项目与法国佳南公司的合作协议已经签订,该项目吸引外资1000万元人民币,今年年末投产;数控刀具项目已与同行业世界排名第二的以色列伊斯卡公司签订合作意向,预计引资4000万元人民币……据统计,五大项目完成引资后,组建的5个合资子公司可引资1.5亿元。哈一工董事长崔国民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以各合资子公司为基础组建一工集团,并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工具生产企业,将随着改制的深入而崛起。

  哈一工的分解式改制,也为正在全面铺开的哈尔滨国企改革提供了一种分散突围、开放式改制的新模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