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专家谈“老少倒置”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11:36 今晚报

  连日来,本报关于“老少倒置”现象报道引发读者热议,记者为此采访了社会学家和教育界人士,听听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老年问题专家白红光教授在谈及这一现象时说:“老少倒置”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以前的多子女家庭中,有一个分担效应,独生子女家庭中这种效应不存在了,“421”的家庭结构使得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更加具有唯一性。目前
在“老少倒置”的两方中,老的一方反映是比较激烈的,但批判这个问题,不如正视这个问题。老的一方要针对这一变化转换观念,换个活法,不要把自己全部的精神慰藉都寄托在子女身上,特别是寄希望于以前那种反哺式的、交换式的家庭关系,而是要自己对自己的终身负责任,改变“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更不要过多有“我怎么对你,你又怎么对我”这种想法,要知道,现在不少年轻的夫妇面对双方四位老人的养老压力已经不可谓不大了。而少的一方也要认识到我们中国人自身的传统,力所能及地多在经济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上多给父母一些支持,两代人做好沟通。家庭结构改变了,但也有很多家庭在沟通上做得很好。

  天津社会科学院家庭教育专家郝麦收在谈及老少倒置现象背后展现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表示:向下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人都关心下一代,但出现了严重“老少倒置”现象的很多家庭教育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问题表现在子女身上,根子却在父母身上。在很多家庭给孩子从小的教育中,学习至上,而缺乏对于孩子平等观、价值观、民主观、独立观的相关人格教育。人不但有家庭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家长不是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主体,而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物,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没有社会化的措施,家长大包大揽,和孩子之间更谈不上互相尊重。在不平等、缺乏责任教育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缺乏情商和爱商并不奇怪。而且一直以来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对于好孩子的定义也有失偏颇,不应只是分数第一,把孩子变成一台学习机器,而要培养智商、情商、爱商等等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万全道小学校长王浩在谈及从小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加强道德教育时则表示,“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管”式的家庭教育,是身为教育者的校方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分数压力下重智育轻德育、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有所偏移也是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强调的是一种小事教育,从小事,从细节上让孩子们“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祖国”。要先成人后成材。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提供更多走入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孩子只有走入自然、接触社会,体味到良好的品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才会在体验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消灭一些道德上的缺陷。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奖信息提供者1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