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拯救被遗弃的天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1:12 大众网-鲁中晨报

  

拯救被遗弃的天使

  本报曾经报道过的版面

  本报自10月21日连续刊登《我想有个家》的系列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参与了此次系列报道全过程,事实上,正是这次在福利院的所见所闻让我倍感震惊。我
们走进淄博市社会福利院,走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这里非但没有预先想像的那种命运的悲悯,相反,那一张张粉嘟嘟的笑脸,一个个穿戴整洁的小身躯,一幅幅动人的老少同乐图,无一不在向我们传递着有关“家”的内涵,“家”的新意,家庭中任谁都不能舍弃的爱的讯息。

  弃婴的相同命运

  10月20日,这个日子刻骨铭心,这天我生平第一次踏入福利院的大门。

  福利院里这帮没爹没娘的孩子,有着类似的命运。他们原本有爹娘,可爹娘却因贫困、因疾苦、因亡故,因各种各样说得出口说不出口的原由离开了他们。于是,他们成了无根的漂萍,成了无姓氏的孤雁,成了无人知道的小草,在茫无边际的人海里,无助地寻觅着无望的亲情。

  孩子是幸福的

  这些孩子将来怎么办?他们要在福利院里住一辈子吗?我的同事孙长良想到,“能不能实实在在给这些孩子找一个家?”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便与福利院的白院长商量,两人一拍即合——要给他们一个完整的人生。

  “为孩子们找一个家”的消息刊发前一天,我跟孙长良说,这些孩子会有人来领养吗?如果没人来怎么办?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多余了,第二天我们的热线热得烫手。热心人打来的电话让热线平台的同事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爱心没有“疲劳”

  我们搞过许多类似的爱心活动。这次,实际上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前途问题。福利院白院长认为,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这些孩子人格的塑造,对孩子以后踏入社会更有利。

  “我每年都会参加不少这样的活动,有时会产生一种麻木,像是‘爱疲劳’,”一位读者告诉记者。“但这次,我真正开始设想如何领养一名孩子,而不是简单地把思维定格在同情孩子的命运上。”

  我常常想,如何才能让爱心不再成为一时感情的冲动?一直以来,“弃婴”问题不仅是对人性的质问,更是对和谐社会的一次考验。

  对弃婴的亲生父母来说,放弃一个孩子,他们内心深处可能要经过常人难以体会的痛苦挣扎。如果有机会,我愿真诚地去聆听他们的倾诉。

  10月20日那天回来,一位朋友看过我们拍摄的照片后,没有问任何问题,但泪水瞬间充满了眼眶。我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也知道他不是那种轻易感动的人,而此时恰如我刚进福利院一般。沉默良久,他说,这些孩子是天使。对于他们来说,爱心已不再是“冲动”。

  特别关注:

  11月1日,由淄博市民政局、计生委、社会福利院、鲁中晨报社等几家单位共同组成的考察组,将对10月25日报名的74户家庭的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之后,决定出7名孩子由哪家扶养。我们将对下一步的进展做详细报道,让爱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关心孩子命运的读者。

  (本报记者 李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