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村文化工作亟待加强和改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7:22 红网-湖南日报

  阳新丽

  最近,我们深入到衡阳市下属8个县市的20个乡镇、24个村,就农村文化工作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农村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农村的文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但目前农民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一是看电视,二是打牌,三是庙宇祭祀。常宁市柏坊镇夏柏村一村民说:“过去我们吃不饱,但可以经常看到电影和戏。现在我们富裕了,文化生活却少了,假如没有电视,真不知道怎样打发日子。你们干部是管大事的,什么是大事?我们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是大事。”一语道出了农民渴求文化的心声。

  ———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衡阳市的乡镇文化站现有从业人员460人,比1995年增加123人。人数虽然增多了,但真正“撑”台的文化人才却青黄不接。

  ———农民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日趋活跃。2004年,全市农民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达816场次,是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文化活动的8倍。

  ———民间投资文化设施建设热、政府投资文化设施建设冷。当前95%以上的农户都购置电视机,许多农户还购有音响设备;农民还自发筹资兴建、改建文化阵地,积极兴办文化产业,2004年全市有民间剧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体图书室及舞厅、网吧共2898家,收入3560万元,成为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主力军。然而,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则“心有余而力不足”,2004年全市县乡两级政府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仅50万元左右,全市早几年花大力气建起来的15个乡镇万册图书馆,均已名存实亡,许多文化场所被改作它用。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适应,亟待加强和改进。

  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各级党委、政府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但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种文化”。首先,要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其次,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再次,要培养文化工作者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户。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对农村文化工作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办文化,形成农村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者系中共衡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