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黑收旧”——谁来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09:48 江南晚报

  两天来本报揭露的脏污棉被被收旧再加工的现象,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与重视,收旧业的现状及管理再次成为话题摆在面前。

  再访:仍有人顶风收购昨日上午,当记者以数十条宾馆旧棉被要出手为由再次来到收旧点时,一中年男子声称这里被曝光后就没人敢收了。但在返回途中经过一小道时,记者发现小道边的一大堆脏旧碎棉花中一男一女正在埋头分拣。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操北
方口音的男子开始和记者搭腔,并表示出了愿意收购的意向,不过他希望能缓段时间再说。在随后的攀谈中,记者从他口中得知两天前被记者跟踪的男子他们是一道的,所收脏旧棉被都送往此处。

  记者正欲离开,一名西装笔挺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突然出现在记者面前,轻声将记者喊到一旁,表示有多少收多少。可当记者试探他是否是老板,他马上警惕起来:只要拿货来就给钱,管我是做什么的。随后,记者以棉被是受人之托价格还未定得以脱身。

  现状:正规军还不到10%两天来,九三学社一批致力于研究环保课题的学者们也一直在关注本报报道。其实,早在去年无锡市废旧收购业的无序发展的态势就牵动着他们,所以今年年初他们就着手调研,前不久刚形成调查报告。社会服务处全程参与调研的刘华主任说,废旧收购业是实现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的中间环节,管理规范了其实能物尽所用、变废为宝。但他们经过8个月的走访调查发现,无锡市废旧收购业呈恶性膨胀、无序发展的态势。

  2003年前,无锡市登记在册的“正规军”仅481家,国家取消收旧业前置审批制度后,到目前已发展到986个,是五年前的4倍。而据不完全统计,未经登记搭建简易棚的收旧点包括走街串巷的回收作业人员则有近万人,这些“游击队”大多处在城乡结合部,集中在城市的治安盲区。从调查情况看,废旧收购业普遍存在组织不健全、管理力量不到位、治安措施不落实的情况。超范围收购电力、通讯器材、城市公用设施等明令禁止物品的现象较突出,少数站点竟然还有收购报废汽车、摩托车等。去年,无锡市公安机关处理废旧回收行业的案件达211起,案值达280万余元。

  建议:控制总量合理布局为了解调查的进展情况,记者与广益工商所取得了联系。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最大权限就是吊销营业执照。可这个窝点从未登记过,老板的情况一无知晓,人一跑他们更没办法了。

  参与环保课题调研的学者认为牞要规范该行业首先要做好总量控制和布局规划,由经贸、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经常性地联合开展废旧收购业整治活动,应坚决取缔无序乱建的废旧收购点,压缩城区及城市周边的废旧收购站点总量,合理规划全市废旧收购业范围、地点和数量。同时,他们还提出要对查获的无证收购站点,一律书面抄告工商部门取缔关闭;对查获的违法违章经营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对走街串巷的流动收旧人员,要采取措施变游动为固定。

  此外,建议无锡市成立收旧业行业管理协会,规范行业行为。职能部门则要建立收旧业行业专管员制度,聘请协管员加强收旧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记者山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