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都到国外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3:0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何必(北京 市民)

  9月,清华在读博士生王垠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题为《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万言书”,抨击博士生教育制度,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和关注。王垠坦言,他前段时间参加了托福考试,最近在填一些申请国外大学的材料,并打算选择“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最早明年秋天可以出去。”有媒体问王垠,他觉得这件事(“万言书
”事件)给他的老师、学校的老师是否会带来伤害。王垠回答说:“我只能说,我对得起很多人,包括很多使我受益匪浅的老师。”(《成都晚报》10月30日)

  人们还记得,2004年1月22日《文汇报》讯,上海市某名牌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被其门下9名博士生认作“指导无方”而被“炒”掉。学生对这位导师的不满主要是导师让他们长时间地为自己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本身学业的指导,结果导致一名博士生给学校有关方面写信,要求“改换门庭”,谁料一发不可收拾,这位博导门下的另外8名博士生也要求更换导师。该校校方表示,学生要求转导师、转学校都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是多方面,他们有意见不一定就是因为导师不合格。学校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愿,已经在上学期将这9名博士生转到其他导师名下。当今一个导师同时带几十个博士的现象,在国际上已经被当作是闻所未闻的创举,凸显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感召下的胡作非为,在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下创造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的奇迹。

  当时,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对当今的博士教育制度的反思、评估、议论与批评。9个博士集体炒掉导师,无论如何也算是个动静不小的事件了,无论从双方哪个立场看都不是个简单的杯水主义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博士教育也并不是肇始于现代。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后,儒学变成经学,其中一条“学而优则仕”是很重要的,读经成了文人儒士的进身之阶,独尊儒术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读书做官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思想变成了制度话语,变成于权力密切相关的事情。这样的古代博士体制,原本就与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到现在,在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旗号下,更是形成了博士教育中权力化、货币化、机械化的倾向与脉络。

  陈勤在《由“博士大跃进”管窥教育腐败》一文中分析,2004年博士生招生数已经突破3万人,目前在读博士生人数已达13万人,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按照这个速度,几年之内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博士大国”。……中国大学博士生培养的真实水准,不仅无法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连韩国一些大学都已对我国培养出的所谓博士嗤之以鼻了。

  因此,笔者坚定不移地认为,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各方的鼓噪与宣传中,认为中国正在走向国际强国之路,中国的教育也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故此选择在国内读书并不会比出国留学有更大的损失,甚至感觉那些留学海外者由于缺乏对国内的了解而身价贬损的看法,实在是井底之蛙的偏见。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在与海归的较量中一败涂地,甚至会出现用人单位对国内博士的歧视,或者说,对洋证书的合理崇拜,形成彻头彻尾的新式崇洋媚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