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变味校庆”让校友有点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14:00 新闻晚报

  百年庆、几十年庆、几年庆……近期,申城许多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大办“校庆宴席”。读者张先生致电本报教育热线(63527488),他正在被“校庆热”所困扰,同时认为由此演绎出的“校庆文化”令人堪忧。

  心急办校庆为哪般

  近日,张先生频繁接到母校打来的电话,要求惠赐“校史资料”。张先生的母校将迎来校庆,为了追赶现今的“校庆热”,急吼吼地提前两年就开始做好准备,不仅在报刊上刊登征集校史资料启事,同时电话联系校友惠赐书刊、报纸和纪念物品。校方软磨硬泡了好几次后,张先生发现,“醉翁之意不在酒”,拉到赞助才是关键。据内行人透露,学校搞一次校庆花费一般在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一本校庆纪念册,从简装本发展到精装本甚至豪华本,有时成本都要近百元。

  回忆起当年的校庆,张先生无不感慨地表示,当年薄礼一份送母校,老师热情接待,整个校庆人人平等,气氛融洽,校友碰面分外亲热。而现在的校庆“花头”增多——接待分档次,排位分高低,以经济条件划分接待级别。领导和校友中的大款,校长亲自“出马”迎接,贵宾室里水果、茶点小心“伺候”。而普通校友则由一般教师负责接待,每人缴10元钱换一张就餐券。“校友贴上标签参加校庆,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张先生表示。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甚至还明码标价——拿多少钱可以进“校史”,或干脆来个按人头摊派,凡参加者均需“出血”。

  本色校庆受欢迎

  花样繁多的校庆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不少校友都产生了“恐柬”心理,华东师大教育管理系主任陈永明教授就曾在一天内收到了三张校庆请柬。陈教授表示,“校庆热”反映出不少学校的管理过分重视显性文化的张扬,而不是隐性文化的积淀,通过显性文化凸现自己的功绩。而校庆过分铺张更是一种公共权利和财政的滥用。

  在这方面,有些名校的校庆值得借鉴。陈教授介绍说培如养出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日本筑波大学利用校庆机会,通过各方捐资,建造了一个供会议、餐饮、住宿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馆”,入住价格低廉,给前来参会的校友带来实惠。同时,请各个学院推荐出自己的最佳品牌,出版最具代表性的专著和论文集,提升学科品位。

  [专家建议]

  “简办、实办、廉办”

  著名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表示,校庆是一所学校展现自身特色的最佳时机,举办一次校庆可以大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突出学校的教学特色。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庆办得成功,它将会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宣传效果是过去一些传统宣传方式所没法比的。由于此次百年校庆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不少名校学生前来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例如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前三甲都纷纷报考了复旦。

  陈永明教授倡议校庆要三办即“简办”、“实办”、“廉办”。“校庆应该是一举两得的以弘扬学校人文传统为主,募集资金为辅。募集的办学资金一方面可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一部分学习费用。校庆的定位找准了,是可以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陈教授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