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感言:对家人永怀愧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7:50 潇湘晨报

  目前,活跃在实验站的科技队伍中,在基地工作时间超过25年的有5人,20年以上的有6人,他们一年在农村基点工作的时间平均超过300天。在把青春献给农业科技事业的同时,他们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对家人永怀愧疚”,是这个杰出集体共同的感言。

  每年都像农民一样春种秋收

  在实验站“水稻阴离子长期定位试验田”里,农艺师高菊生正在认真地采集着相关数据。他没穿袜子的脚上穿着一双陈旧的解放鞋,怎么看都像一个正在耕作的农民。

  “我目前负责的‘水稻阴离子长期定位试验田’可是我国水稻阴离子试验时间最长的长期定位实验田。”高菊生说,这项试验是从1975年开始的,而他在这块实验田里已经连续工作了21年。“我每年都要按农业生产规律春种秋收,跟农民完全一样。”高菊生说,在这一过程中,他要观察记录水稻的各种变化,并详细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土壤观察实验有时甚至需要上百年时间,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人员甘当农民”。

  不顾家人反对坚持个人理想

  技工秦琳是1990年来到实验站的,“我来的时候工资只有100多块钱一月,而在广东打工的同学月收入有1000多块钱,当时全家人都强烈反对我到实验站来,说还不如到广东打工呢。”

  “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感动了我”,秦琳说,当时想到在上世纪60年代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农业科学家都能坚持下来,与他们那时相比,条件还是要好一些。“就这样,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我坚持来到了这里。”

  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

  “这么多年来,我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这也是实验站里所有人的愧疚。”今年54岁的蒋华斗在实验站里已工作24个年头了,他说,由于实验站比较偏远,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站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次回家,女儿都跟我开玩笑,说是乡里人回来了。而儿子考研后在等待通知时,到站里呆了一个月,但最后等到通知书时,竟高兴地说‘终于刑满释放了,可以离开这里了’。”蒋华斗说,站里生活的确比较单调和寂寞,年轻人没有一定的毅力是很难呆下去的。

  本报记者 谢功梅 实习生 袁玉红 孔知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