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边缘人自称柳下惠后人掀起网络公祭活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23:23 时代信报 | |||||||||
近日,一场“网络公祭柳下惠诞辰2725周年”的活动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在这个广泛发布的帖子中,柳下惠被颂为“和圣”,所有柳氏名人都被看作是“和圣”的后人,而今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公历12月18日)正是柳下惠诞辰2725周年纪念日。 活动中同时还开办了网络柳下惠纪念馆、和圣柳氏家族纪念园。主办者宣称“将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海内外掀起纪念柳下惠学习柳下惠的网络纪念热潮。”活动的发起
“北大边缘人”变身“圣人后裔” 在网络上,关于柳哲的多个网页、博客乃至“工作室”上,都详细而清晰地列出了他在北京的家庭地址、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箱、QQ,甚至银行账号,所以几乎不需要花费任何心思,记者就轻易地采访到了柳哲。 电话那头,他的话语紧密而有逻辑,他称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桩“有关家族文化的大事业”。一旦话题进入到家谱或是与之相关的时候,他的语气就显得非常兴奋而连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一个推动家族文化复兴者的履历 柳哲将自己称为“自由学者”。在他的公开简历上,有着如下头衔:青年社会活动家、曹聚仁研究专家、姓氏文化研究专家,以及“北大边缘人”、“新儒商”、“华夏柳氏文化旅游线”、“两岸和平统一民间纪念馆”的倡导者。 事实上,1970年出生于浙东金华的柳哲,其文化背景只是高中毕业,他的本名为柳遵喜,因为有点“土”,所以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他曾在农村担任语文代课教师、镇文化宫管理员等职。“从小就以21世先祖、元代著名学者柳贯,现代著名作家、乡贤曹聚仁为人生楷模。” 1996年,柳哲成为北漂一员,长年在北大旁听,并首次提出“边缘人”的概念,也因此以“北大边缘人”而闻名。 从记者查阅到的资料上看,柳哲对三件事非常热衷:研究曹聚仁,关注家谱文化,对北大的旁听生活非常着迷,并称北大为“母校”。其次,他还有两点得意之处:一是自己的“策划”能力;二是以结交过北大的教授们以及为数不少的社会名流为傲。 与记者谈到为何从事重修家谱时,他说,这是因为他从小对家族谱系就很感兴趣。 “1992年,我回到老家,看到先人柳贯的坟墓已经年久失修,我感觉到一种文化衰落的心痛。”于是他与老家的柳氏族人重修了柳贯的坟和碑,继而在当地成立研究小组,编修家谱。家谱修完之后,他冒出一个灵感:联络全世界的柳氏族人,大家联合起来,将家族文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展。 1996年,柳哲在北京倡议并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写信给全国各地的柳氏族人。之后,柳哲又与“柳宗元的后人”合作,去柳宗元的故乡考察,还举办了柳宗元文化节,出版了柳宗元纪念专辑等等。 今年7月,柳哲在中国博客网发表一篇《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在他的公开信的签名里,除了一批柳氏后人,还有号称方孝孺的后人、苏辙的后人等。 “在做所有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当代致力于复兴家谱——家族文化。”柳哲把这当作是他的“文化事业”,并热情洋溢地宣称“家族文化毫无疑问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他看来,家谱是中国的传统三宝之一。“国家是国史;地方上是地方志;家族就是家谱。”所以家谱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柳下秽”催生出的“和圣” 在网络上,关于“和圣”的质疑很多,最大的焦点问题是:柳下惠何德何能,居然能担当得起“圣人”这个名称? 柳哲说,“和圣”这个“概念”的提出,是经过自己多方考证的。 柳哲告诉记者,他经过考证,发现最早提出“仁”这一概念的并非孔子而是柳下惠。孔子曾说柳是“被遗落的先人”,而孟子也说柳下惠是“圣之和也”。 “圣之和也,倒过来不就是和圣吗?”柳哲说。 孟子的评价,为柳哲的家谱文化和“和圣”公祭找到了“文化”的来源及根基。从此,柳下惠从一个流传千年但缺乏文字记载的民间人物摇身变为“圣人”。 而拼命宣传柳下惠,据柳哲说是为了维护祖先“和圣”的名声。 2005年7月,博客网上一网友以“柳下秽”为名发布了数篇讨论两性话题的文章。此举引起了柳哲的不满,他与其他十余位自称是“柳下惠后人”的宗亲在网上提出抗议,请博客网查清该人真实注册资料,注销其ID,并令其向广大柳氏宗亲公开道歉。 著名网络侵权专家张新宝教授认为,以柳哲为代表的柳氏宗亲没有权利主张先人的名誉利益。此外,张新宝还指出,柳哲及其他柳氏宗亲并无证据证实确为柳下惠的后人。 显然,这个论断让柳哲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自己是柳氏后人。 柳哲介绍,本名展禽的柳下惠是柳氏的姓始祖。自柳下惠之后,柳氏分为两支,一支为展姓,另一支则为柳氏本族,柳宗元、柳永、柳贯,以及他本人等人均属于这一支。 复兴家族文化动力何在? 柳哲声称,他对家族文化事业的动力,来自于一个庞大的数字——约200万散布在国内及海外的柳氏族人,这其中与柳氏有宗亲关系的约有100万人。 其次,柳哲的“不遗余力”还表现为他的“攀龙附凤”——对当今柳姓社会名流及富豪们的追逐和联络。 譬如,他说自己“无意中发现了柳传志的家谱”,并花费相当精力在北京的文史档案馆里整理出柳传志是黄帝、柳下惠、柳永的后代,写了一篇《柳传志先族谱系探源》,还理出一个《柳传志先祖谱系传行》。不过此举并没有得到柳传志本人的认同。 更有意思的是,当记者报上身份之后,他将本报误认为本地某日报并脱口就道出柳姓老总的名字。“你们的报道他应该看得见吧?”他问,“要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就好。”最后,他托记者打听这位老总的家谱。 是复兴者?还是策划师? 尽管为推广自己的家族文化不遗余力,但柳哲的举动在网络上却遭受到了许多的“非难”和一片棒喝之声。 2005年11月,一位叫刘夙的网友将柳哲的家族文化和“在北大游学10年”比喻为“文化的重寄生现象”。 此外,还有网友声称柳哲是“骗子”,打着所谓“中国曹聚仁资料中心”名义敛钱,并转载千龙网文化编辑徐林正所著的文章为证。文章中还有曹聚仁的女儿曹雷《关于曹聚仁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如此敛钱的目的是什么?”她要求:“希望‘研究中心’立即停止募捐活动,尤其要防止任何人以曹聚仁或曹氏家属的名义,在海内外做一些不恰当的事。” 尽管柳哲也撰文进行反驳,但显然没有什么效果。 事实上,在大量的资料来源中,记者发现柳哲的“兴趣”更多是放在“策划”上面:从1998年——2002年,柳哲在北京策划筹备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曹聚仁研究会;发起修复故乡浙江兰溪的曹聚仁故居,募集资金;策划举办“纪念爱国人士曹聚仁逝世30周年全国巡回展”。 2001年3月22日,柳哲策划了系列“北大边缘人”相关活动。今年2月14日,又策划举办“华夏柳氏恳亲大会暨全国柳宗元文化研讨会新闻发布会”,5月在辽宁鞍山参与策划召开了“华夏柳氏家族联谊会”。最近又开始策划“爱心小天使”、“中国第一袖珍女歌星”吴小莉的系列爱心活动。 …… 类似的策划还有很多,这使得记者眼中的所谓家族文化复兴者柳哲,更像一个专业的策划师。信报记者 宋 尾/文 “姓氏经济” 开始 勃兴? 不能不承认,不管家谱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有了柳哲们的推动,中国的家谱文化的确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柳哲们有意或无意的推动下,一个奇特的文化形态被催生,那就是姓氏经济的诞生。
商业是我的终极目的 在电话中,柳哲一再向记者强调,“复兴家谱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宝”,他之所以做这些事情,完全是为了“弘扬柳氏文化,将柳下惠的和平思想、亲民作风、务实精神和道德情操古为今用,并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甚至为世界的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柳哲的构想中,不乏乌托邦式的“良好”愿景。例如聚集柳氏宗亲,联合成一个大的团体,随即出现的是“家族基金会”类似的机构,基金会有个项目“类似于希望工程,帮助同姓的穷孩子。其次还要设立奖励和激励制度等等。”不过,他也承认,“成立基金会必须有一个核心的赞助,某个姓柳的人,刚好有这个余力也有这个心。” 同时,他并不否认,自己的终极目的是将其事业形成文化产业。“我不会排斥商业,商业是很重要的。” 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是联合所有能联合到的宗亲,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融汇社会的推动力量,以及大量的信息进行互动。“对我或其他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对朋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好处。” 在他看来,自己是在搭建一个广阔的资源平台。这平台对许多商人来说,有绝对的吸引力。他给记者分析道:“第一种是纯赞助,既有钱也有心的人;其次是投资一点钱,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一些名人朋友,他得到商业上的资源,我得到经济上的实惠;第三就是纯粹的商人,他往我这里投资,目的就是为了分钱。” 柳哲认为,无论是哪种赞助或是投资,与自己的事业都不矛盾。他向记者举证说,山西晋城某企业投资兴建柳氏民居,就是想打“柳宗元后人”这张牌。光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企业就花去38万元人民币。但好处是显然易见的。经过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当然就是举国皆知。“中央也要拨款、又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商业经营达到了社会目的,这就达到了互利的效果,所以根本不存在矛盾。” 而且,“我策划和发起的第一次纪念柳公权的活动,就是市政府出钱,这不仅对城市的品位是一种提升,对当地打造旅游资源也赢得了影响力。” 不过,在柳哲的宏图伟愿里,复兴柳氏家族文化只是一个开端。目前,他“对整个中国的姓氏家谱都有兴趣”。最终他要“从小家族到全国姓氏的研究。” 事实上,他已经在开始这样行动了,今年8月,韩愈37代孙韩作海、苏辙27代孙苏青龙、柳宗元族裔柳哲和方孝孺23代孙何俊(方伯濂)等人在北京柳哲寻根工作室举行首次唐宋八大家宗亲代表见面会,商谈今后关于开展唐宋八大家系列宗亲联谊活动。 不过,柳哲对记者的解释却不那么站得住脚。他说,唐宋八大家生前都是很好的朋友,因此作为八大家的后人,“彼此有一种亲近感。”而且,“原来的家谱都只局限在血缘上,现在我们之间的联合更多的是依靠文化上的认同感。” 柳哲说,他们聚会的目的,除了“继承祖先的传统文化”,还想将这唐宋八大家的传统文化变成文化产业。比如成立“唐宋遗风”的网站,然后招商或是寻找赞助,建立一个唐宋八大家的旅游线路等等。 目前,柳哲的事情还有很多,除了上述那些远景,作为“自由职业者”的他,不仅要编书、写书,还在筹备一个柳下惠文化研究的实体。“有一些企业家已经表达了合作的意向。”信报记者 宋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