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远离文明 “黑人黑户”愁着下一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7:33 兰州晨报
远离文明“黑人黑户”愁着下一代

游历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人们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远离文明“黑人黑户”愁着下一代

伤痕累累的碾子记录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远离文明“黑人黑户”愁着下一代

粮仓和石磨是他们生活的基本设施


远离文明“黑人黑户”愁着下一代

又一个小生命在成长,等待他的仍是不可逃避的环境吗?


  七岁随父安家深山

  孩子们无法正常上学年轻人对外知之甚少,他们对未来一片茫然——

  远离文明 “黑人黑户”愁着下一代

  一铺大炕占去了窑洞一大半的位置,一台锅灶,几口大缸,再没有值钱的东西。这是沙建富的家,窑壁上贴着《陇东日报》,这是唯一能看到的与外界联系的信息。“他们是兰州来的记者!”魏军给一位中年妇女介绍说。“掌柜的(吕四梅的丈夫沙建富)不在。”中年妇女说,她叫吕四梅,说起自己的生活,她并没有多少后悔或埋怨,“我18岁从老家陕北来到这里和掌柜的结婚,已经生活了近20年。”

  “当年为什么要选择到这里安家?”记者问。吕四梅说:“老家土地少,很穷,当初觉得这里不错,比老家好啊!”

  一会儿,沙建富回来了,他和记者攀谈,也没有显出多少对生活现状的焦虑和不满,更多的是无奈背后的默认。“我今年34岁,老家在志丹县,生产队原来在陕甘交界的子午岭龙王沟办牛场,我7岁时,跟着放牛的父亲来到了这里,后来父亲再没有回家,我是在这里长大的,生活了整整27年,可以说我一辈子最好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沙建富平静地说,“先是办牛场的人在这里安家,后来,沾亲带故的都陆续投奔到这里,安家的人多了,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村落!大多数人家都来自陕西的志丹县和吴旗县。我们志丹县的义正乡距离龙王沟只有35公里!”

  记者与沙建富攀谈的当儿,窑洞里陆续来了不少人,他们大都在30岁到40岁之间,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包括父辈在内,已经有三代人在这里生活了,但村里几乎没有年龄更大的人,不少老人回老家了,他们把儿孙永远留在了龙王沟。但沙建富他们说,在最初的记忆中,龙王沟要比他们志丹县邻近子午岭的家乡好得多,烧柴不用愁,河水四季流淌,森林边缘的荒坡要开多少地就能开多少地,再加上养些牛羊,日子过得也不赖。

  19年看过一次电视

  在龙王沟,这个远离社会群体的自然村落,记者所探访的人当中,魏军是一个属于新生代的小伙。和他的姨父沙建富这一代人相比不同的是,他正经历着无以言状的迷茫和困惑。他染着一头棕红色的头发,在这个村庄里显得格外惹眼,但19岁的他没有多少青春男孩的精神风采,村子里,与魏军年龄一样大的小伙也就只有几个。他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了,对于外面的世界,魏军知之甚少,他最辉煌的经历是去年经过西峰市去了一趟西安,“我长了这么大,第一次看见有那么多的高楼。”在西安的大街上,他看见镶嵌在墙壁上的露天电视大屏幕,就激动得不得了。魏军说,他长到19岁,其实真正只看过一次电视,是在山下好几公里以外的平定川林场看的。魏军说,他虽然出生在龙王沟,但他心里发慌,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驴拉石磨延续多年

  记者在沙建富家没有看到电视机,他说,几十年了电都没有,哪能看电视,“包括收音机、手机都没有信号”。家庭条件好些的,就有一台三轮车,他们也很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一则房子盖不起,同时建筑材料也拉不上山来。几位妇女说,“庄稼主要种些荞麦和玉米,面粉大多数是到太白镇去买,或者用羊去换!”记者在走访的几户村民家中看到,每家门口都有一盘石磨,这是他们必须的、也是最原始的磨面工具。“出了龙王沟,什么面都能买到,可拉运到这里成本太高,所以,我们一直用驴拉着磨面。”

  山外的生活在一天天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在龙王沟,村民除了适应,却无力改变。文明的进程在一天天远离他们,同时更为严酷地拷问着他们:下一代怎么办?沙建富说,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只能将就着过日子,但孩子们上学的事让他们非常担忧,眼下,他的两个孩子都被父亲带到老家上学去了,村上也有几个孩子到太白镇上小学。

  户口注销回不了家

  30多眼窑洞,30多户人家。一个无名村庄,走过了一段茫然的历史,因为,在今天的陕西和甘肃的行政区划版图上都没有这个村庄的名字。他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但却没有人关注他们,没有人记起他们。

  记者反复询问接受采访的10多位村民,“你们想不想老家?”33岁的王志学说,“过去老家志丹县不好,但这些年办起了油田,不少人都富裕起来了,我现在有两个孩子,老家的户口被注销了,土地也没有了,即便回去,也没房没地,养活不了一家人啊!”

  在陕西的户口早已注销,而他们居住的龙王沟属于甘肃庆阳合水县的辖区,但没有甘肃的户口。这样,这个村庄就是一个没有隶属管辖的“黑”村庄,村民都是“黑人黑户”。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游离“黑户”路向何方?

  关于龙王沟“黑户村”的情况,记者与合水县太白镇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该镇孟镇长说,这种村子是历史遗留问题,他们曾试图了解村民的真正想法,但问到户籍问题时,村民就说,他们的户口在陕西,而陕西那边问及他们的户口时,他们又说户籍在甘肃。多年来,这个地处陕甘交界的林区,成了两省“三不管”的地方,而要真正管起来,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一些实际问题没法解决。

  孟镇长说,今年就孩子上学的问题,村上有人找到镇上,也找到了县上,通过协调,太白镇解决了一部分儿童上学的问题。

  然而,一个游离于社会机制之外的村落,究竟将走向何处?(文/图 本报记者 朱静渊 阎世德)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