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40载执著不懈追求 8年苦心一展风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8:41 内蒙古晨报 | |||||||||
李宏 内蒙古晨报记者 杜晓静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姜向锋) 月8日,内蒙古的笛子演奏家李宏将在呼和浩特举办“晨报之夜”笛子独奏音乐会。昨日,记者对李宏进行了专访,了解了李宏与笛子结缘的故事。 ★八岁起吹笛子
李宏生于内蒙古托县,父母是老干部,并没有从事过音乐工作,但年幼的李宏曾听到《大海航行靠舵手》和《毛主席的光辉》的曲子,便被笛子发出的明亮、悦耳的声音所吸引,他对笛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岁的李宏自己花8毛钱买了一支笛子,也许是天赋吧,左手持笛的李宏首次便将笛子吹响。后来他的启蒙老师托克托县一中音乐教师贾桐伟给予李宏很大的启发,当时,李宏并不认识乐谱,只是会的曲调便能用笛子吹出乐曲。 看着他如此喜好,李宏的父亲后来从呼和浩特花9元钱为李宏买了一支8节笛子,李宏既高兴又激动,拿着笛子爱不释手。 在1968年,托克托县有一支三人组合的小乐队非常受欢迎。他们便是由李宏(吹笛子)、贾骏林(拉风琴)、董千里(拉小提琴)组成的小乐队。李宏这个10岁左右的孩子,成为了当地的“小明星”,他们演奏的《白毛女》选段等曲子很受欢迎,当年不识谱的李宏笛子吹得也有板有眼。 1972年,年仅14岁的李宏便被托克托县乌兰牧骑特招。李宏又师从内蒙古师范大学马·斯尔古楞副教授,成为其“文革”后的第一个学生。1975年17岁的李宏参军到了部队。 ★菜窖里练习半个月 参军后的李宏又师从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李镇学习新派笛子艺术。1997年,内蒙古军区文工团赴京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李宏接到了任务。这次李宏演奏的不是竹笛子,而是口笛和巴乌,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李宏加紧了排练。 为了不影响战友们休息,李宏下到了菜窖里开始吹笛子,菜窖里是昏暗的光线,还有土豆发霉浓浓的味道,可是这里还有李宏和他带着回音的乐声,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十五天时间,李宏练完了口笛,一个星期时间,他又吹好了巴乌。 在北京的舞台上,李宏演奏了口笛独奏《苗林的早晨》、巴乌《牧歌》,并荣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伴奏奖(二人台对唱)。 ★40年执著追求 作为中国北方草原笛子乐派的第四代佼佼者,李宏具有独特的代表性。40年,他执著追求。谈到这到点,李宏笑谈道:“我就会这一项,不认真干要干啥?” 李宏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对我国东西南北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派系、不同特点、不同风格能融为一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将世界著名的中国北方古老民族传统乐器胡笳(蒙古语称冒顿·潮尔)二重音响奇特吹奏法大胆引入,使笛子在继承蒙古民族古老传统音乐技巧方面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 李宏不仅个人勤奋刻苦,还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一位叫王上的学生已经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大二,另外已有学生赴日本深造。 ★八年筹备个人独奏音乐会 早在8年前,李宏就已有了开个人音乐会的计划,这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他说这么多年的努力总该有一个总结,而且要将成果展示给观众。李宏总认为,他肩上有一种责任,需要他去传播、弘扬更多的文化,尤其是具有地域风格的蒙古族文化。 为了将蒙古族音乐元素有效地融合运用到笛子演奏上,李宏花了许多心血,马头琴、长调……李宏的家中几乎被蒙古族音乐所“淹没”。他沉浸在其中,用心聆听。“我是汉族,我必须从心灵深处认真理解蒙古族音乐,才能进行二次创作,并升华为自己的东西。”李宏如是说。 于是,李宏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在演奏技巧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8年来,李宏一直在努力着。为了他的演奏会,他辛苦着也感动着,为音乐,为支持音乐的人。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