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教授招女大学生作人体画续:7名参与者兴奋异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0:25 新闻晨报
教授招女大学生作人体画续:7名参与者兴奋异常

张教授与一名报名的志愿者在交流作品创意理念。本报记者罗伟 胡杰/摄 图片来源:重庆晨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国内沉寂许久的行为艺术在新的一年又开始喧嚣。今天,四川美术学院的张强教授带着公开招募的7名女大学生,前往重庆仙女山进行“人体涂鸦”,他将肆意在7名女大学生组成的“涂鸦墙”上泼墨挥毫,进行他的“踪迹学”创作。然而,张强的特立独行从一开始就招来一片质疑和谩骂之声,甚至艺术圈内的人士也对此行为大加鞭挞。

  【核心人物叛逆艺术家希冀超越以往

  (作为这次

行为艺术的发起人,44岁的张强早在16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他的“踪迹学”创作。)

  这个出生在山东农村的艺术家,13岁时开始学习西方绘画的基础方法,但始终遭到父亲的反对,认为他在徒劳地浪费才能,这让张强变得叛逆,也让他的内心不断激起冲破艺术传统束缚的乐趣。

  高中毕业后,张强考入泰山脚下的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两年后,他返回家乡一所小学教绘画。之后,他一步步教到中学、大学,这期间他一边研究西方和中国的艺术理论,一边从事国画和书法的创作,但他始终在自己创作的艺术中找不到表达的乐趣。他尝试在喝醉的时候,或者在夜间从熟睡中醒来时创作,但这些实验最终却是徒劳。

  张强向记者回忆,直到199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位写朦胧诗的女孩感动了,听到这位女孩对自己作品的诗意朗诵,张强随即产生用他的书法艺术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的冲动,于是,他将女孩的朦胧诗写在了宣纸上,但当他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墙壁上时,他失望了,“上面看不到丝毫她的思想和意志融入我的艺术中去的痕迹。”

  一阵郁闷后,张强和女孩盘坐在地上闲谈,而他手里的毛笔则无聊地在地上的宣纸上乱画着,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画什么。画完了一角,他让女孩转动纸张再画另一角,就在这转动中,他突然发现乱舞的笔墨竟然表达出超乎他想象力的画面。接着,他如法炮制,一连画了四张,每一张都让他感觉到这种乱中显现出的对书法的重新解构。

  (他顿时止不住地激动,认为自己找到了书法艺术的全新形态,并对女孩大喊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

  之后,张强继续与这位女孩合作,并将这种毫无目的的书写转移到女孩的身上,在合作了40多次后,张强开始寻找新的合作者,到现在他的合作对象超过100位女性,这些女性都是朋友介绍的,包括法国、韩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女性合作者。在这些女性身上“涂鸦”时,她们都披着一件薄薄的绢衣。

  (唯一的一次裸体行为艺术书法是在香港,但之后张强再也没有找到这样的合作者。“这一次,我希望突破香港的那一次,在公开招募的志愿者身上进行裸体行为书法,这将意味着我的‘踪迹学’真正走向社会。”)

  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张强坦露,在没有开始前他并不能确定今天7位合作者将给他提供怎样的“尺度”。

  【反差招募——女大学生应者云集

  一个星期前,张强开始为这场人体涂鸦公开招募志愿者,这也是迄今国内人体行为艺术活动首次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寻找志愿者。

  1月8日,向来不拘一格的张强将他的“谁与共舞?2006第一场雪中烂漫绽放”字样的海报架设在四川外语学院的门口。结果应者云集,这与张强3年前在香港南丫岛和中环,一个人手里拿着招募牌子,一晚上都没有找到志愿者的尴尬情景全然不同。最终,7名女大学生答应随他一道上山“涂鸦”。

  据记者了解,今天,这7名女大学生将在一片白雪皑皑的苍茫旷野中,手持或随意包裹一张薄薄的绢衣在娇美的身躯上,然后不断转动、摆动,张强的毛笔则在绢衣上随意“涂鸦”,并在她们的身上留下“踪迹”。

  7名参与者个个显得很兴奋

  对于这样的行为艺术,参与的7名女大学生个个显得很兴奋。一个叫张燕的志愿者坐了很久的公交车赶到四川外语学院报了名。她告诉记者,普通人可能觉得有伤风俗,但这是对女性认识的误区。“既然有一个可以让女性充分展现和参与的空间,女性为什么不可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应对呢?”张燕说,她本身也是学美术专业的,对张强的“踪迹学”有一定了解,能与张教授合作是她的荣幸,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她不仅仅是充当“画布”的角色,可以根据心情摆动身体,本身也是一个创作者,还让她从中释放了自己的专业特点。

  读大二的王静丽最后一个加入志愿者行列,是她的同学知道招募的消息后鼓励她去参与的,虽然当时她并不是很理解张强“人体涂鸦”的踪迹学意义,但她觉得既然是艺术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她还将参与的消息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也都很支持。

  “对我来说,就是一场表演。”王静丽告诉记者。不过,这是一场让她充满了期待的表演,因为以前兼职做模特的表演只是一个人的感觉,但这次却可以互动,她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在艺术的氛围中尽情享受创作的快感。

  四川外语学院的志愿者储怡的参与动机是想感受一番后现代艺术的魅力。“以前总听别人说后现代艺术,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真谛,我想实地感受一下,相信一切不久就清楚了。”这位爽朗的重庆女孩说。

  质疑——鞭挞甚至谩骂充斥网络

  就在张强为他的行为书法艺术再有行动时,各种质疑之声却是此起彼伏。特别是在网络上,网友将其视作色情行为,对其大加鞭挞,甚至谩骂。

  对此,张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异常平静,说他不会予以回击,并将这种攻击看作他进行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实验的过程。他解释说,网友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教授和女大学生之间的身份和性别差异,以此推断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圈内人:他只是为自己的行为套上概念

  与此同时,来自艺术圈内的人士则对张强的艺术提出异议。上海籍艺术评论家王南溟将其称之为现代书法的娱乐活动,或者是张强的暗计,要以艺术的名义非让女性陪着不可。

  昨天王南溟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从一开始,张强的“书法踪迹学”作品还不可能在女性身上书写,更不敢叫女性脱光衣服让他书写,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行为动作,并将主题归纳为与女性“互动”。

  “但我们看到,张强只是用女性与他配合而不是什么主题上‘互动’,因为张强的动作是坐在地上,背对着女人,同时将拿毛笔的手也背过去在宣纸上作自动书写,整个过程是张强在不停地写,由女性帮他不停地拉纸,边写边拉。当然与女性‘互动’是一个时新的概念,张强用了这个时新的概念,而在他骨子里却并不时新,或者说根本搞不清楚‘互动’的真正意义。”王南溟说,站在现代书法理论的角度来谈论,用女性拉纸,张强书写和在女性身上书写所留下来的墨痕与张强的“书法主义”作品在笔触形式上是一样的,只是与张强的“书法主义”作品比较,现在的这些墨痕已经被张强用在了女性身上而引向了歧义,也使张强在这个女性的歧义上站不住脚。

  王南溟还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2003年

丽江的一次国际艺术节上,张强拿着香港展览的图片,给来自英国的女艺术家看,要求与她们合作同样的作品。女艺术家提了这样一个建议,她裸体,张强也裸体,然后相互书写,张强没有答应,一定要女艺术家裸体,张强来写,以至于张强与女艺术家的合作计划没有实施。

  “其实这次张强行为的没有实施是张强‘书法踪迹学’阴暗面的一次真正大暴露!回顾张强这么多年来的作为,说着‘书法踪迹学’,其实严重违反了学理;说是互动行为,其实是要求女性被动,让他主动。”王南溟说,当我们现在将张强的“书法踪迹学”伪装全部揭去以后,大概留下唯一的可能性也只能是,轮到张强裸体。

  【晨报记者VS张强我是在涂鸦

  记者: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你们艺术圈内的人,都在怀疑你的书法行为艺术动机。

  张强:我对与我合作的女性很尊重,没有任何形式的侵犯,这是一种通过与女性合作创作出来的、全新种类的艺术,不了解艺术的人肯定会有一种排斥心理,我能理解他们。

  记者:看了你以前的资料,我注意到,你所选择的人都有大致的相同之处,如年轻、漂亮、感觉好、甘为艺术献身。

  张强:我也想选择一些年龄大一些的,但她们没有兴趣,以为这是年轻漂亮的女性出风头的事情。但那些参与者最后都很满意,从一开始的很好玩,到完之后都有一种成就感。一位女孩曾对我讲过这样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她说,“看得出来你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很智慧的回报方式。”

  记者:但说实话,很多人还是看不懂你这样“涂鸦”的意义,不了解你每一幅作品究竟在表达什么。

  张强:这其实不需要理解,它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为什么我们总要按照文学的标准去理解这种艺术,想象它里面一定包含某种故事或情节呢?视觉艺术的魅力就在你欣赏它的一刹那。

  记者:到现在有人愿意收藏你的踪迹作品吗?

  张强:没有,因为我不想走商业路线,如果真的卖了高价,我的生活就会彻底改变,也许我就没有创作下去的动力。但我是250多年来第一个在大英博物馆现场进行现代艺术表演的人。那是在2002年,大英博物馆举行了一次“惊人之笔”——现代中国书法展,展出了启功、郭沫若、毛泽东和我等十几位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并让我现场进行了踪迹表演,这是对我行为书法艺术的肯定,足以说明我不是在“涂鸦”。

  记者:那你的书法行为艺术究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张强:没有实际的目标,只是想赋予传统的书法新的生命力。(晨报特派记者 杜琛 重庆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