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潜艇梦 债台越垒越高失败接二连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09:35 汉网-长江日报 | |||||||||
2005年11月27日,“知音号”在汉阳渔场首次测试,下水不到一分钟就因底舱进水而被吊回岸上,放在一旁进行检修。像这样的情 “霞光二号”不具备试航资格,现在还停靠在汉阳建港4号码头。 2005年12月2日,“知音号”号在众多媒体面前下水测试,岸上一工作人员指引着潜艇航行。 为了造潜艇,李玉明自作主张把祖上留下来的三层小楼也抵押了,从此和老伴挤到了二女儿租住的小平房里 图/文 周超 董严军 1月14日晚11时,像往常的冬夜一样,农闲的人们已经钻进被窝,陪着电视里的韩国人哭哭笑笑,只有李玉明家里还在“乒乒乓乓”,看着他用菜刀、锯子瞪着眼睛造“木头潜艇”的样子,不由联想起当年全民“大炼钢铁”的情形。可就这堆木头,还是一个好心的邻居婆婆把家装木材拿来支持他的,因为老李为了他的“潜艇梦”早已家徒四壁,债台高筑了。“
第一艘“潜艇”“霞光一号”是李玉明在老家蔡甸村里打造的,木匠为他制作了木制模型,做铁板拼焊的也是两个村民。由于重约1.5吨的“霞光一号”发动机只有2.5匹马力,所以在2004年11月9日试航时,无法完全下潜,最后的归宿是被人以低于成本的价钱买去“收藏”。 不甘心的李玉明四处举债,又请来了某船厂退休工程师,“专业班子”的帮助使2005年4月问世的“霞光二号”正规了许多,可在长江上试航时被海事部门制止,原因是“没有任何船舶安全技术证明资料,不具备试航条件”。一心想打破了传统潜艇理论,证明通过鳍板可以控制潜艇沉浮的李玉明,这时就体现出连常人都不如的无知。 老李不顾债台越垒越高,继续着“霞光系列”之三“知音号”的制造……2005年12月2日,当酒泉发射基地还在以“最严、最慎、最细、最实”的工作态度为“神六”上天做着总结分析时,李玉明的“知音号”也在汉阳渔场下水了。 再优秀的幽默大师也创作不出这样的喜剧效果:先是推土机“轰隆隆”地将“知音号”缓缓举起移至湖面(请注意,不是吊车),两名小伙子钻进舱内盖上密封盖后岸上的人松开了缆绳,但岸边水浅螺旋桨无法旋转,多亏投资者里有位残疾朋友,他硬是用拐杖将“潜艇”推向湖心。 “突-突-突!”船的动力系统运转起来竟似手扶拖拉机般的音效,“知音号”开到深水处时,船头只扎下去半秒就自己抬起来了,“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因为船上没钱装通讯设备,岸上的指挥者扯破了嗓子。周而复始试验的结果竟让“知音号”像大胖子学蛙泳那样引起了围观者的大笑。 回顾李玉明痴迷建造这种新式潜水游乐艇的全过程,大多数的人在短暂的忍俊不禁后心中或多或少会感到酸涩,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不安于在一亩三分地里混温饱,想通过发明创造来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应该是一种令人钦佩的精神向往,平民百姓搞出不同凡响的发明创造中外皆有。问题是任何一项发明创造仅有创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包括资金、技术等相当完整的支持保障体系。即使做出了新原理的游乐潜艇,是比原产品节约了能源还是降低了成本?可惜,李玉明到现在也没有想到这些起码的东西,其实他真该想想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