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郭雨桥走蒙古国的苦乐传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7:14 内蒙古晨报
郭雨桥走蒙古国的苦乐传奇(图)

在蒙古国前杭爱省巴音乌拉山前郭雨桥(右)与司机马赫达瓦合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鲁蒙海) 本报2005年1月11日以整版篇幅刊发《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郭雨桥要五次“长征”走遍蒙古族人生活地》一文,2005年6月14日又以半版篇幅刊发《郭雨桥孤身走“蒙古地”的经历》一文。

  经过近四个半月的考察走访,如今郭雨桥从蒙古国凯旋回呼。至此,他已走完56500公里的“蒙古地”,比走地球一圈还要长1万多公里。他从蒙古国带回了有关蒙古国的采访
记录(文字、图片、录像等)以及在蒙古国的苦乐传奇。

  ★画外音:蒙古国印象

  蒙古国与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甘肃、新疆接壤,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因80%人口为喀尔喀蒙古族)。

  蒙古国仅有人口240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其领土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17位(整个国家人口相当于呼市人口数)。

  说起蒙古国的历史,我们深知,它最初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后来,1911年蒙古王公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建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苏、美、英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的现状必须维持”,1946年1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蒙古国全国划分21个省和1个直辖市,首都乌兰巴托,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乌兰巴托人口约65万,蒙语意为“红色英雄城”。

  蒙古国首都西南的历史古城哈拉和林,从成吉思汗一直到忽必烈即位,蒙古帝国一直定都于此,城周围有连绵的森林和近于原始的自然风光。另外,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肯特省达达勒苏木附近的德勒贡博勒塔克风光也很独特。

  ★镜头一:准备走蒙古国

  在国内走“蒙古地”,比如走新疆“蒙古地”,郭雨桥只要带上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文联介绍信,通过新疆党委宣传部去州委宣传部,找蒙古人聚居地。郭雨桥要走访哪个县,由州委宣传部出一个公函就可以了。

  到了县里,县委宣传部给乡、镇、苏木打电话或派车将郭雨桥送到乡、苏木,乡、苏木就会有人陪同郭雨桥。这样,吃、住、采访都有人关照。

  到了牧区考察,若碰上婚礼,郭雨桥给拍个婚礼摄像纪录片;若乡、苏木要宣传,郭雨桥写篇文章发在当地报刊上,那里的牧民会优待郭雨桥。

  然而,到蒙古国走“蒙古地”却并不如此。因为在蒙古国,即使是国家干部下乡,也得自己找宾馆而且自己花钱。

  郭雨桥原来准备去年6月份去蒙古国,带上二三万元钱买辆车雇个司机满可以。后来一算计,蒙古国这种风俗习惯,只靠二三万元走蒙古国是不够的。也因此钱不够,郭雨桥迟迟没有动身。

  后来,天津市著名作家冯骥才捐助2万元,西贝餐饮公司董事长贾国龙等人也捐助,郭雨桥于2005年8月1日才动身去蒙古国。

  ★镜头二:艰难的签证

  2005年8月1日,郭雨桥坐上北去的列车,只身到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因在蒙古国走“蒙古地”比较艰难,当地不给派车,就得自己有车或租车。在蒙古国买车至少四五万元才能买到越野车。郭雨桥大致计算一下,在蒙古国走“蒙古地”买车不如租车合算。

  于是,郭雨桥通过一位在蒙古国做生意的四子王旗老乡莫日根,租了辆越野车请了司机马赫达瓦。车主每月向郭雨桥收取600元租金,司机工钱由车主负担,但越野车加油费及司机吃住得由郭雨桥负担。

  2005年8月6日,郭雨桥从乌兰巴托起程,先后走过中央、布尔干、前杭爱、后杭爱、库苏古尔、色楞格6省,共走了3221公里路程。

  2005年8月28日,郭雨桥走蒙古国的护照签证到期,他又回到乌兰巴托续签护照(因蒙古国签证一般都是一个月而且只可续签一个月)。

  2005年9月3日,续签护照后,郭雨桥又开始走“蒙古地”,又走了中央、前杭爱、巴彦洪戈尔、戈壁阿尔泰、科布多、乌布苏、扎布汗7省,共走了5556公里路程。

  2005年9月30日,在蒙古国两个月的签证到期,郭雨桥不得不回到呼市再次签证,因为郭雨桥还没有走完蒙古国的“蒙古地”。

  回呼市恰巧碰上蒙古国社会科学院所属语言文学院的桑琵乐登德布。郭雨桥向其说明情况后,桑琵乐登德布跟蒙古国驻呼领事馆交涉,并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了一个公函:中国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与蒙古国社会科学院所属语言文学院联合考察蒙古国

传统文化。这样,郭雨桥才一次性拿上了两个月的护照。

  而且,桑琵乐登德布还派他的助手曲勒德木陪同郭雨桥一起走余下的“蒙古地”。

  这样,2005年10月30日,郭雨桥又走了中央、中戈壁、南戈壁、东戈壁、苏赫巴托、东方、肯特、色楞格8省,共走了7123公里路程。

  至此,除了巴彦乌列盖省未走,蒙古国其他21个省、直辖市郭雨桥全走遍了(因巴彦乌列盖省几乎没有蒙古族聚居地)。

  ★镜头三:特殊的待遇

  郭雨桥虽然是汉族人,但长得像蒙古人且又会说蒙语。郭雨桥的司机马赫达瓦对郭雨桥说:“采访牧民时,你就说你是中国内蒙古的”,这样,蒙古国当地人就以为郭雨桥是蒙古族人。因此,当地牧民对郭雨桥很是热情,也拿出了上好的酸牛奶、酸马奶款待他。

  这种时候,走“蒙古地”找不到饭馆,喝两碗酸牛奶或酸马奶,吃不上饭也不饿。

  在蒙古国色楞格省庆宁市的头一天晚上,郭雨桥住在蒙古族老汉巴图孟克家,郭雨桥说自己是中国内蒙古的,牧民巴图孟克把酸牛奶、酸马奶拿出来之外,还把肉拿出来款待郭雨桥。

  郭雨桥说他到蒙古国,除了因表明自己是中国内蒙古的而受到优待之外,他说他得到三件宝:一是司机马赫达瓦,马赫达瓦很会开车,又配合很好;二是特大容量保温杯,灌上一杯开水在路上不愁没水喝;三是越野车,越野车的座位摊开后可以睡觉(郭雨桥在蒙古国期间为节省开支,很少住店,大多数时间是住在越野车内)。

  ★镜头四:危险的拍摄

  在整个走访蒙古国“蒙古地”过程中,郭雨桥说,拍摄自己想拍的景观有时是很危险的。

  中戈壁省有一个地方叫白塔(水冲刷而成的塔形地貌)。郭雨桥赶到这个地方时,太阳快落山了。想拍摄白塔,一种办法是到白塔底部,从下往上拍,一种办法是到白塔顶上从上往下拍。

  如果下到沟里到白塔底部从下往上拍,需要时间(等下到沟里,天黑了就拍不成了),只好从上往下拍。于是郭雨桥爬上陡峭的白塔,坡又陡天又刮风,支好三角架如果留心拍摄,很容易让山风将自己掀入沟底。郭雨桥猫着腰,小心地拍摄。

  有一次为找一个叫博连本寺的寺庙,怎么也找不到。天黑了,又迷路,郭雨桥试着学狗叫,看周围如果有狗应和,就说明附近有人家。试着学狗叫,一声狗叫也没有应和。看来迷路地点离有人烟地方很远。

  柴油只可供一晚上保暖,第二天再赶路就没油了。若继续前行,油箱里的柴油估计只能供100里行路之用。若找不到人家和加油站该怎么办?

  郭雨桥最后冷静地考虑一下,看了看《100条路线》(蒙古国交通旅游图),再依据北斗星判断方向往北走。走啊走,果然走到肯特巴嘎村,问起村里人知道前面30多公里有苏木。算计到那个苏木,柴油还够,就又向前行驶,终于赶到加油站。但是,错过了博连本寺这个寺庙。

  还有一次,郭雨桥在乌布苏省吉尔吉斯湖边上,发现一只琵嘴鹭,因无法接近它拍摄不成,感觉很遗憾。

  正为之遗憾时,郭雨桥碰上了一群琵嘴鹭。眼见河对岸有一群琵嘴鹭,郭雨桥高兴极了,跑过河对岸拍摄下来。可是,拍摄完琵嘴鹭郭雨桥顺原路返回,却陷进沼泽泥淖里,而且越陷越深,郭雨桥当时不知哪来的劲,很快拔出腿来。

  ★镜头五:喷香的野餐

  郭雨桥在蒙古国走“蒙古地”时,有时为赶路或找人,因为中途没有饭馆,一天在很短时间内就吃两顿饭或一天只吃两顿饭。

  蒙古国饭店里只有焖面、火烧子(包子再用油炸一下就成)、饼子肉汤、挂面肉汤、饺子肉汤等。如果想吃炖肉、手扒肉,饭店里没有。郭雨桥生来又很爱吃肉,只好自己做野餐。

  在蒙古国省府以外的地方买不上肉,生肉、熟肉都买不上。郭雨桥想做野餐,他每到一个省,都先到省府所在地去买肉。买好肉,走“蒙古地”途中,想吃肉就支起锅做野餐。

  有一次,天空中彤云密布,时间快到晚上9时,司机马赫达瓦才停车,郭雨桥担心下起雨来生不着火。后来虽然下起小雨,也点着火了。当时手电坏了,郭雨桥摸黑在野地里采了一把扎蒙花(一种调料)放在煮锅里。

  肉煮好后,吃起来特别香。第二天早晨一看,扔在肉锅里的一半是扎蒙花一半是草。原来是天黑没有手电。所采的扎蒙花里混合着草。郭雨桥说:也许是白天行路太多,疲倦了,混有草的猪肉也很香。

  ★画外音:美丽的高原

  谈到走访蒙古国,郭雨桥说:“近4个月,没有白走,毕竟蒙古国是蒙古高原的腹地,成吉思汗的家乡,它又是世界上最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走一遭,觉得不虚此行,也圆了我一个梦,还是有东西可写可拍。”

  在蒙古国,匈奴、突厥、回纥时的墓葬及路牌都没有破坏,依然保存完好。

  苏赫巴托省纳兰苏木附近有个白石山,这座山由一块大石头构成。这块石头的一面上刻写着擒胡山,另一面刻写着灵济泉。经过考证,擒胡山为明朝明成祖征北时,路过此地刻写的,灵济泉为清朝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时康熙御笔。字迹就像昨天写的,非常清楚。

  在蒙古国,突厥时的东西留下不少。郭雨桥说可惜自己不认识突厥文,总觉得那里岩画艺术水平很高。岩画上有很多远古信息(石器时代人类怎样生活),这些岩画大概是当时艺术家依据宗教画成。

  鉴于蒙古国文化层特别厚,好处在于没有破坏,郭雨桥计划,2006年先消化三本书《蒙古风俗解释大辞典》《蒙古人民共和国部族学》《蒙古国历史》,然后写两本书。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