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为儿征新父母续:部分网友认为孩子太自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0:41 新京报 | |||||||||
本报讯(记者陶春) 昨天,本报刊登关于“打工夫妇替儿征‘父母’”的报道后,网上有人称,宏宏(化名)提出认别人做父母太自私,对此,宏宏的母亲表示,宏宏不仅不自私,反而是爱的表现。 网友评论褒贬不一
昨天本报报道后,在新浪网的网友评论中,观点褒贬不一。一方认为,宏宏提出“认别人做父母”是自私的表现,同时也有人质疑打工夫妇带儿子走音乐之路的可行性。例如“一个自私的人永远成不了出色的音乐家”、“音乐是高投入的专业,没那经济条件就学别的吧”等等。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认为,“穷孩子也有追求学习艺术的权利,给别人做儿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教育投资超出了一般百姓的承受能力”、“孩子的愿望是单纯的,社会应该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昨天下午,记者将网友评论告诉宏宏的妈妈胡萍,“这样的结果都是我意料之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认为宏宏自私的看法,胡萍使劲地说“不”,然后哭着讲述“征父母”背后的故事。 母亲曾想卖血遭儿反对 胡萍曾经在宏宏的校门口摆羊肉摊,为照顾妈妈的生意,宏宏还招呼同学们去光顾妈妈的摊位。胡萍说,宏宏从不讳言父母的职业,对谁都坦然介绍,“我父母是穷打工的,也能供我学音乐,很了不起。”然而,胡萍看着别人的孩子都拥有新琴,而宏宏使用的还是向老师借的琴,尽管宏宏不表露,她仍感到心酸,并且想去卖血换钱。 在胡萍决定孤注一掷时,宏宏得知了妈妈的想法,坚决反对,“琴学好了,你的健康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意义!”相持不下时,宏宏最后提出,假设妈妈坚持去卖血,他就放弃学琴。 “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宏宏一看到我们为钱的事内疚也挺难受和担心,后来才不得不想到‘征父母’以安慰我们。”胡萍说,宏宏很懂事,受恩惠就有压力,所以不指望平白无故接受无偿捐助,而是想找一种能给别人回报的捐助形式,所以才想到这种“将来报答”的方式。 老师称宏宏一家很有骨气 北京一家美容院的打工者小白也来自湖北,她觉得像宏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少还沉溺在游戏里,但宏宏的每一句话却都很成熟。她提出想给宏宏一家捐款,“虽然只有一点点,也是一点心意。”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宏宏在荆州的启蒙老师的电话。考虑到宏宏的心理承受能力,记者并没有告知该老师,宏宏一家“征父母”的想法,只是提到想了解宏宏的情况,这时他的语调顿时激昂起来,“那孩子很好,我有朋友想以他的故事写成电视剧呢。”老师介绍,宏宏的家来自农村的最底层,一家人非常朴实和节俭。普通人学琴的话,像宏宏这样走到音乐学院附中这一步,可能得花费几十万元,但他们家能省则省,宏宏特别孝顺,老为父母着想,所以用的都是旧琴也不计较,最后以高分考入,为家里省下不少钱。 最让老师感动的是当地有不少人听说宏宏家困难后提出捐钱,但都遭到了婉言谢绝,“他们一家人都很有骨气,我保留了很多我们之间的信件,每一回看都让我感动。教学30多年来,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对话 “孩子没有错,错在父母” 得知网友的评论后,宏宏的母亲胡萍与本报记者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听到网友对宏宏征“父母”的做法提出质疑时,你什么感受? 胡萍:大家歪曲了他的意思,而且想得太复杂了,这反而亵渎了孩子的纯真和上进的本质。 新京报:你觉得孩子的这个想法是纯真和上进的表现? 胡萍:对,他特别懂事,不像有的孩子打游戏或挥霍,他仅仅为了求学上进,而且也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并沟通过,难道这也有错吗?假设错的话,也是我们父母无法提供好的经济条件。 新京报:会不会觉得孩子不孝顺? 胡萍:孝顺得先有能力。这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种行为。 新京报:假设很努力但仍然不能“成材”,那么两对父母不是都无法报答吗? 胡萍:我想,天道酬勤。 你无法想像他有多努力,寒假每天拉琴8个小时,但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有老师点拨,一开学,听说老师有事不能上课,他就在后面追着老师让听一下琴。 新京报:相信宏宏会抚养两对父母吗? 胡萍:相信,他很孝顺的。像风筝飞多远,还是会记得我们。 新京报:万一改变了呢,不后悔? 胡萍:我觉得不会改变,宏宏的本质是很有爱心的,十几年了,太了解他了。但是假设去了别人家里变坏,变得贪慕虚荣,那我们就会后悔。 本报记者 陶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