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好“牛气”的刘炎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7:25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周勇军 朱本召 通讯员 朱皓 莫亚球

  桃源县马鬃岭镇的刘炎村,今年4月准备召开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这个消息传开后,一时在远近引起了轰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为什么想办这么一个研讨会?带着疑问,记者3月中旬来到该村进行了一番探访。

  一入村,但见满目翠绿,漫山遍野的橘树、梨树、板栗树已开始吐绿扬花,一条条水泥道蜿蜒通向田间和农户,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小楼房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叫,显得格外幽静。陪同来的镇党委书记李艳红给我们介绍:10年前,这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连山上也是光秃秃的,是出了名的穷村。为了尽快摆脱贫困,1999年,这个村就规划了“硬件建设城市化、村民生活居民化、经济发展生态化”的宏伟蓝图,并借助外力和招商引资改善基础设施。这些年来,他们将筹集到的600多万元资金,首先改善基础设施,硬化了4公里的高标准通村公路,建起了一个自来水厂,并在村中心修建了2500米水泥街道,在主街两侧规划了一个带有垃圾处理场和休闲花园的村民居住小区。招商引资建起了一个占地20多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全市一流的集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刘炎学校;兴建了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和针织厂。除此之外,还硬化了8公里的通组道路和村里的5座水库、10座骨干塘以及2800米灌溉渠道。

  路畅了,商活了,农民的日子富足了。去年,这个村柑橘产量达3200吨,全部销售到北京、新疆和深圳,农民人均6000元纯收入中,仅柑橘就占4751元。如今,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刘炎村的农户家比比皆是,8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小楼房,电话入户率达100%,沼气入户率达60%,摩托车更是每户农民必备的交通工具,还有上百户农民购买了农用车或小汽车。

  富裕起来的刘炎村农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村里相继建起了图书阅览室、电脑室,成立了一支女子铜管乐队。他们还经常请专家进村举办科普、卫生、法律、农技讲座。为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这个村还与深圳市龙岗区的爱莲村结为友好村,双方经常互访,交流经验。到村民家转转,只见户户窗明几净,家里使用的都是水冲式厕所,接待客人都是一次性茶杯、碗筷,有的农户早餐也像城里人一样吃起了牛奶、面包或是稀饭、馒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10多年来,村里没有出现上访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更没有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在刘炎村采访,记者感受最强烈的是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整个村看不到一个冒烟的企业,砖瓦厂也在10年前绝迹。每家农户的坪前屋后都栽满了桂花、栀子花、月季花。该村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膨润土,去年江西有一家私营老板想出高价在这里开采,被村里婉言谢绝。我们从这个村的规划中看到,未来的发展模式也是生态环保型的,怪不得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将全国生态农业基地的桂冠戴在了这个村的头上。

  当我们谈起为什么要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时,村支部书记李耀清说:“‘十一五’期间,全村沼气入户率要达100%,道路要硬化到田间地头,橘园要实现自动灌溉,还要办一个养老院,村里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而发展的思路却有限,为此,我们特邀请外省的农村大户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来我村研讨交流,为我村经济发展‘号脉’呢。”

  离开刘炎村已是傍晚,街道两侧的路灯已渐次亮起来。从这耀眼的灯光里,记者仿佛看到了刘炎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