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探寻神秘的商洛崖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5:49 三秦都市报

  在我省商洛地区,东起丹凤的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两岸长约160公里范围内的百米高崖上,密布着数千个方圆不规则的山洞。

  数百年来,没有人搞清过这些奇异山洞的由来,当地人称之为“躲反洞”、“跑匪洞”,考古界曾猜想这就是数千年前祖先们居住过的“巴人洞”。

  近两年,我省的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勘察中惊异地发现,在这些山洞中雕刻有灶、井、池、厕所、案以及石棺床等,有的还雕刻有岩画。有专家认为,这些高悬在峭壁之上的洞穴极有可能就是古时巴人的墓葬,和我国云贵川闽等地山区中发现的“悬棺”葬制很接近。

  这些在悬崖峭壁上所凿的奇异山洞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这就是数千年前的崖墓,那么,它与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巴国”、闻名遐迩的“悬棺”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

  带着种种疑问,近日,记者随同考古工作者深入商洛山区进行实地采访,揭开了这些众说纷纭的奇异山洞神秘面纱的一角。

  文物普查发现神秘洞穴

  在商洛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载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等深厚的历史故事,演绎着商洛古往今来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化篇章。

  1988年,商洛进行全面文物普查时,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该地分布着众多洞穴。由于诸多因素所限,他们始终未能进到洞内实地考察,也未能在学术上找到相应的答案,只能暂时未加定论地将其记载为600多座“洞窟”。

  在镇安、柞水、丹凤、洛南、商南等县,当地群众都将这些峭壁上的洞穴叫作“跑匪洞”,据传,商洛地处鸡鸣三省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势险恶,常闹匪患,当时当地人便带上生活用具和粮食,拖家带口进山躲匪,住进绝壁之上的洞穴,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在一些村庄,当地的老人还修筑了小路专门通往离地面较低的“跑匪洞”,并将洞内清理干净后请进了观音菩萨,将洞穴变成了朝圣之地。

  有关专家认为,从洞穴被大自然侵蚀的成色看,这些洞至少有数百年或上千年历史,不可能是近百年的产物。在坚硬的砂岩石上凿成洞穴,百年光阴不可能剥落得如此残破不堪。“跑匪洞”之说最终被否定。

  也有考古专家认为,洞穴内曾发现有巴文化的遗存,传说巴族的祖先生于石穴,洞穴可能是巴人最初的居住环境,“巴人洞”之说由此而来。

  四千崖墓惊悬丹江两岸

  如果这些洞穴是古人居住的地方,那么要想在悬崖绝壁上穴居,必需具备通行、生活、起居的基本条件。从洞穴所处位置、洞内遗存和与洞穴贯通的路线看,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随着考古调查的不断深入,种种疑团在商洛市考古队队长王昌富的心中挥之不去。在他看来,这些洞穴横看竖看都像墓穴。

  清康熙四年编纂的《续修商志》中曾对洞穴略有记述,从中能破解一些“巴人洞”、“跑匪洞”之说的出处。从其中“明末土人从旁凿栈道避兵其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应是先有洞穴,其后才有攀岩进洞的栈道和“跑匪”住人的传说。“巴人”是春秋时期生活在四川东部等地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对“巴人”的穴居生活并无记载,就连四川也无“巴人洞”之说,在秦岭山系的商洛怎么会出现巴人的洞穴?

  经过反复考证,王昌富惊喜地发现,四川崖墓的构筑时期、形制、规模与商洛的“巴人洞”相当,而且其中也有壁画、文字记载。王队长认为,这种洞穴极可能就是汉代崖墓。

  在对商洛100多座崖墓实地勘察后发现,这些崖墓的位置大多坐落在2米至200米不等的红砂岩悬崖上,大体可分为单室墓、双室墓、多室墓、崖洞砖室墓、异型室墓六大类。在墓的两侧或单侧还配置有厅室、耳室,并在室内凿有水池、厕所、案龛等设施。穴顶多为平顶,弧形顶、人字顶、窟窿顶较少;少数墓室内饰有兽面和人面浮雕,有的还饰有岩画。

  考古工作者在崖墓内已发现题记10余处,主要包括年号和墓主人姓名:如“元元年(公元前80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永元年(公元58年)”、“永元十五年中(公元103年)”等数个有模印积年砖的崖洞砖室墓。在一处崖墓正室和侧室的墙壁上,发现有“王洛盛一手成”的石刻文字,兼有隶书和楷书字体。但是,这些崖墓中绝大多数都是空穴,而且没有镌刻纪年或因为崖壁粗糙字迹模糊不清。

  从2004年开始至今,考古工作者共发现崖墓点680处,崖墓4220座。在东起丹凤的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两岸长约160公里的范围内崖墓分布相对密集。从关中地区考古清理的汉墓分析,汉代崇尚“入土为安”的丧葬习俗,而这种“入山为安”的丧葬习俗无疑给考古界认识汉代葬俗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崖墓可能是巴蜀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这些竖立的崖面上垂直九十度角凿刻的崖墓类似于悬棺,但又不是悬棺。崖墓更像是房子,所以开凿难度相当大。考古学者说,他们也猜不出到底古人是通过什么手段在悬崖峭壁上凿出这些洞的。

  在调查中,考古队还发现一些与崖墓不同但文化关联较大的崖葬遗迹,它是利用不规则的天然崖洞或自然裂隙,在洞穴及裂隙中加设木杠或在岩面上凿成圆孔楔入木桩搁置棺木而成的。这类遗迹皆位于险峻之处,多不与人工开凿的崖墓共处,而且都分葬在高山密林之中。

  这种颇有神秘色彩的葬俗在我国西南地区称之为“悬棺葬”,这种丧葬方式在邻近关中的商洛发现实为罕见。它与崖墓在同一地区的山体共同出现,正好可佐证商洛汉代墓葬区多在山崖,洞穴就是当时的崖墓。所不同的是,开山凿洞的崖墓与择山而葬的“悬棺”,只是富人与穷人的不同葬法而已。

  从我国目前崖墓分布的现状看,商洛的崖墓遗存无疑是我国西北边缘崖墓遗存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其时代最迟在西汉晚期,并沿用至东汉中期,持续构筑时间将近200年。上世纪80年代末,在近邻商洛的安康市汉阴县境内也曾发现过同一文化背景,并刻有“开元廿一年七月十日”纪年的单室崖墓。根据这些珍贵的学术信息,专家大胆推测,神秘的商洛崖墓说不定是春秋战国时期巴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至少也说明,巴蜀文明在这一地区找到了证据。

  庞博本报记者赵争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